Qingzhou Museum
青州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1984年异地新建。它收藏文物之丰富和品类之珍贵,在全国同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今馆址占地39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为一古典式民族建筑群,展厅分别为单檐、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围合抱,间之以回廊相连。厅廊均以金色琉璃瓦覆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展示出浓郁的传统特色和历史气氛。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馆藏文物中有许多罕见珍品,其中有明代赵秉忠状元卷、汉代宜子孙玉璧、东汉大型跪姿石俑,北魏正光五年陆子章造像和兴安二年黄良造像、带铭文的铜觚、工城左递昌卯戈、西汉铜狩型水滴、南北朝石造像、宋代铜锭、北齐临淮王像碑。有原始时代古拙粗放,形式多样的陶器,商周时代纹饰繁缛的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汉代以来华美精致的玉器、瓷器,各种流派的名家书画等。其中的稀世珍品,有20多种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和风俗民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受到文物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状元殿试卷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殿试卷真迹,价值连城。它的发现和失而复得,曾引起国内外的一阵阵轰动,外国几家通讯社也曾为此争发消息。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为19折册页,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为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印,占一折。下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才能天下太平安乐,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并附有作者上三代简历。后3折列着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9位读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职衔与姓名。为满足专家学者及收藏家的要求,青州博物馆将状元殿试卷复制展销。赵秉忠(公元1573-1626年) ,青州郑母镇人,15岁补府学生,25岁中状元,30岁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典试江南,曾为国家选拔过不少栋梁之才,官至礼部尚书。因受魏忠贤阉党迫害,致仕还乡后又被削官夺俸。天启六年,愤懑而逝。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1996年10月7日,青州博物馆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内勘探并抢救性发掘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并在博物馆展出。龙兴寺约始建于北魏时期,元末明初废弃,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最北部,南北长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着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既有大型造像碑,又有单体造像,涉及佛像、菩萨像、弟子、罗汉像、供养人像等诸多题材;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高仅20厘米。装饰丰富多彩,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无所不包。其中北齐时期用青州本地出产的石灰石雕刻的石像为最多,绝大多数上施彩绘和贴金,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实属罕见。这批佛教造像延续时间长达500年,类型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湛,立体感强,威严凝重,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难得的实物资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被评为‘9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国家文物界的权威人士认为:龙兴寺佛教造像“地方特色鲜明,整体艺术很高,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汉代“宜子孙玉璧”1982年春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古墓中出土。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质地为和阗墨玉。圆形出廓,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中部有凸起圆环。环与外廓间交互浅浮雕夔龙与乳丁共8组。环与内孔间雕乳丁158个,背面与正面同,是乳丁减为118个。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龙纹组成,纹中间透雕“宜子孙”三字。这块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是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铜锭国家一级文物。长14厘米,重1562.7克,两端呈圆弧形,中部呈束腰形,表面微凹,凹部錾刻铭文,只辨“重□五十两”数字,背面平光。这是朝廷的压库币,全国罕见。
清明上河图明四家之一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图卷画心纵33.4厘米,横840厘米。不仅摹写逼真,而且有“再创造”。它描绘了北宋时东京汴梁(今开封)的远郊、近郊、汴河两岸、城内和宫城等地清明佳节时的情景。图中有高大的宫殿,繁华的市区,也有幽静的村店;有豪华的宫廷龙舟,高雅的轩辇,也有古朴的牛车帆船;有华贵的官员和夫人在赏春,也有穷艺人在街头卖艺,农夫在辛勤耕作等。画中人物2012个,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城郭楼台与远山近树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运笔细腻,设色考究,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绘品,也是传世的唯一摹本。画卷前有明四家之一文征明撰写的《清明上河图记》,文末说:北宋张择端所绘之“真本传历既久,自元及明,原委有绪,今已入天府,不可复见,其粉本向藏朱理大家,予及见之,因乞吾友仇君实文临摹,经岁毕工,纤毫无漏,直可夺天巧,复旧观矣,后之览者,当即以真本视之可也。”
清代石碑青州市博物馆还存有两方清代石碑,记载了青州驻防旗兵参加镇江抗英战役的英勇事迹。一方是钞刻的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六月,在江苏镇江府建立的“青州驻防忠烈祠碑”;一方是同年八月青州府在驻防满洲城(北城)建立的“显忠碑”。两碑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同一历史事实。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调集了新式枪炮装备的7000余人,攻打镇江,而城中只有旗兵1500人,其中有青州旗兵500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与侵略军奋勇拼杀,取得了毙伤敌160余人的胜利。据镇江“青州驻防忠烈祠碑”记:“六月十四日,天将午,火箭齐发,东、西、北三城楼俱被焚烧,贼乘势攀跻,其他守兵以千数,皆震慑,独青州兵奋勇格杀,至血积刀柄,滑不可持,尚大呼杀贼,青州兵何以异此?此以见忠义之气常存于天壤也。抑又闻自军兴以来,调防兵多为民病,独青州兵与民相亲,民恃以无恐。故战死而民思之,不置礼有之;有功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郡之人立宙宇城西内享祀……”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青州兵的卫国献身精神:“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都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个。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卷第189-190页)。青州人一直把这两方石碑看做我国近代史的一份珍贵史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好教材。
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之精品,难以尽述,诸如距今7000年之久的北辛文化遗存,岳石文化郝家庄类型之典型器物,苏埠屯商墓出土大批青铜器,特别是大型“亚丑”铜铖等都是出土的稀世珍品。再如北齐临淮王像碑、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的陆子彰造像、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的黄良造像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明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书画长卷,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手书条幅《前璧赋》,清末林则徐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真迹等等。另外,大于北京故宫门前石狮的一对明代石狮,高于颐和园门前铁鹤的一双铁鹤也被誉为“中国一绝”。
馆内“青州简史陈列”采用通史式陈列布展,脉络联贯清晰。“原始社会”,重点介绍古代精彩的陶制品。“奴隶社会”,以苏埠屯墓群为重点,突出介绍殷商时期精美别致的系列青铜器。“封建社会”,重点介绍南北朝佛教盛期的石雕珍品、红袄军起义的遗迹遗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侧重介绍革命导师恩格斯歌颂的镇江战役中青州驻防满营将士们的英雄壮举等。展览融实物、照片、模型、图表、文字、讲解为一体,并配以光、声等特殊效果,使观众在感受历史之余有赏心悦目之感。青州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