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松罗乡地处北纬26°52′30″-27°15′、东经119°45′~119°52′之间,省道霞大301穿境而过,与松柏公路、松溪公路相连接,南到盐田,北往福安、赛岐,仅十多公里就可直上同三高速公路,村村公路水泥硬化,交通十分便利。松罗乡位于福安市东南部,东与霞浦县崇儒、柏洋乡相邻;西与赛岐镇、溪尾镇毗邻;南与霞浦县盐田乡接壤;北与溪柄镇相邻。截至2006年,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总人口1.83万人。2005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65亿元,工业产值0.58亿元,财政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90元。交通便捷,省道小浦线贯穿而过,起于福安市溪柄镇,止于霞浦县盐田乡,与松柏公路、松溪公路相连接,在乡政府所在地形成了“十”字形的公路网,南到盐田,北往福安、赛岐,都仅十几公里就可直上福温高速公路,平均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22.6℃,年均降雨量1621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气候。山清水秀,是夏天避署的首选之地。工业有以木材工艺加工为支柱,茶叶加工、建筑建材、水力发电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主要分布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松兴街和附近的尤沃村等,农业以粮食、茶、绿竹、畜牧、蔬菜、食用菌、水果等八大主导产业,几种农副产品居全市前列。松罗是福安市的第二大茶叶主产乡,“明前毛峰绿茶”扬名省外,乌龙茶种植面积居全市首位。种植反季节蔬菜、晚熟葡萄等优质菜果,素有“高寒地区优质菜果之乡”的美称,水能资源优越,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2200千瓦。境内矿产量丰质好,有叶腊石锰矿、银矿等。[1]
沿革区划1958年设松罗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15901人,其中农业人口15539人,辖19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乡政府驻松罗村。1997年,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1.7万。
辖松罗村、洋西村、牛落洋村、上后洋村、姚澳村、外岭头村、满洋村、柳溪村、小茶洋村、古厝村、王棣村、王家村、大坪里村、赤溪村、杜坑村、山界村、南溪村、金山村、后溪村19个村委会。[2]
特色产业
乡镇一景松罗乡位于福安市东南部高山,驱车沿崎岖山路盘旋而上,需绕百多个弯。福安市和邻近县修成高速公路后,使这个原本就偏远的山区小乡越发冷清。然而,既无交通便利又无资源优势的松罗,近年却成了本地人和外乡人眼中的“绿色宝地”,外出打工的回来了,客商也纷至沓来,是什么让松罗产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
“母本园”育出“致富苗”
茶叶种植加工是松罗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乡茶园种植的都是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等老品种绿茶,由于品种单一、茶价低廉,效益不高,许多农民放弃了茶园,纷纷外出打工。
2001年,在安溪打工近10年的王加村农民范祖芳带回一些铁观音乌龙茶茶苗,分给亲戚本家试种,2004年采下茶青制成乌龙茶,其味堪与安溪乌龙茶媲美。乡政府得知这个情况,立即组织5名农民技术员赴安溪参观学习,他们发现松罗的气候条件适合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乌龙茶。2005年4月,在乡政府的扶持下,种植户沈铃春与叔伯家人共同出资合股租了52.5亩茶园,建起了茶树“母本园”,乡政府帮助从省茶科所调回“三金(金观音、金牡丹、金玫瑰)、三黄(黄观音、黄牡丹、黄玫瑰)、三紫(紫观音、紫牡丹、紫玫瑰)”等十几个高优乌龙茶品种。有丰富种植制茶技术的范祖芳与沈铃春一起合作,育出了135万株乌龙茶茶苗。他们以每株比市场价低5角的超低价格卖给乡里的茶农,让每家每户都种得起。乡政府还拿出奖金鼓励推广种植乌龙茶,截至2006年,全乡乌龙茶面积超过1500亩,2008年春1000亩茶园采青,每斤价格比绿茶高出十几倍,产值达1500万元。
茶农尝到了甜头,茶树“母本园”茶苗供不应求,还吸引了安溪、浙江等外地茶农前来求购。同样,果树“母本园”育出的苗木也被当地果农一抢而空。果树“母本园”里育有台湾青华梨、蟠桃、美国红堤等名优品种果苗。去年,2万株青华梨苗木被各村果农悉数种到山上。果农说:“青华梨苗市场上卖一株70多元,我们怎么种得起。‘母本园’每株才卖1元,乡政府还有补贴,太合算了。”仅果苗供应为农民节约购苗成本150多万元,还不包括差旅费、误工费等等,关键是“母本园”育出的苗木种纯成活率高、数量有保证,生产有门路农民高兴。2008年,全乡果林达10000亩,效益非常好。
2008年初,乡政府还引进了台湾芦蒿、人参菜等5个高优蔬菜品种,建起了蔬菜“母本园”,发展反季节蔬菜3000多亩。“母本园”正成为松罗农业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引发了农民空前高涨的种植热。
乌龙茶种植
引一家企业激活一方产业
自家门前可“淘金”。客商来了,外出打工的也回来了,山区农民看到了“绿色希望”。“深山出好茶”,受高山云雾的影响,松罗乌龙茶不带暑气,少了涩味,且茶片厚耐泡,得到各地茶商的青睐。
乡党委、政府看准时机招商,把台商陈老板从外地引到了这里:第一期投资40万美元,在松罗大面积培育、种植、收购和制作绿茶及乌龙茶,2008年制作的第一批高品质春茶将远销欧盟。陈老板对松罗情有独钟,他说,从1999年到松罗采购茶籽开始,他一直看好这个地方。陈老板的到来,对当地茶叶生产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过去当地茶叶需要外运,有时茶青价格低廉到不能抵换采茶工钱,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家企业就需要10000亩茶园作为生产原料基地,良好的市场和高品质与高效益进一步激发了茶农改良品种、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热情。乡政府也不失时机请来有关专家给茶农上课,一些青年被分批送到茶厂学习加工制作技术。王加村20多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到陈老板的厂里打工,同时每天有100多名当地劳动力为这家企业进行茶园管理和采茶,收入最高的一天达到150元。学到制茶技术的部分茶农,还自筹资金办起了加工厂。
松罗山区绿色经济发挥着少有的魅力,如今冲着当地“万头禽畜基地”、“万亩林业基地”、“百万平方尺食用菌基地”,许多省内外投资商正纷至沓来。[3]
民俗文化柳溪村系福安市松罗乡管辖,位于福安市东南隅,在奇峰环抱山谷之中,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市政府城关41公里。东南与霞浦县盐田乡西胜村邻接,西与王隶村衔接,北与乡政府所在地松罗村毗邻。
自古至今,柳溪村民风淳朴、有古遗风、文化底蕴深厚,旧称福安县二十七都柳溪境。福安县与霞浦县驿道必经处,为交通要道。柳溪属一姓柳氏村落,很少异姓。
柳氏始祖育六公原隋炀帝殿待御史,痛恨炀帝荒淫无道,愤而弃官,寻找避难之所,于隋末唐初由浙江省温州府平阳入闽定居柳溪(原名翥坑),有1280多年历史,其后人文尉起,至北宋时期堪称鼎盛,有柳燮字太叔中进士,后官授云南道御史,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声名播赫,后死于任所,为一代廉史。帝念其刚直,有祖公权之风,授匾“正笔宗风”以彰其正,赐葬故里,其坟尚存(福安县志、福宁府志与柳溪族谱尚有记载),柳燮公曾亲书“五禁”“五戒”以诫后之子孙。
柳溪村有古祠堂一座三进。据族谱记载为明代明经进士维城公所创,村口有石拱桥二座,守于村水口。1958年被洪水所毁。民国已丑年黄寿祺教授有诗赞云“南天门外落双虹”之句,诗碑存而桥已杳。
1934年(民国23年间)叶飞、曾志、任铁峰等一批革命领导人曾久驻柳溪,并带领一批进步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成立福安县苏维埃政府岗面区与农民救济会,组织红色政权,攻打霞浦城关,在柳溪召开甘棠镇誓师大会,柳溪村进步青年先后为革命事业捐躯者多达五十多位。解放后均被评为革命烈士,被评为老区基点、行政村。
1960年村自创林场一所,为福安市村级集体第二大林场。改革开放后群众自行种林、茶、果等多项经济产业,以茶为主要产业。多年来,茶叶在高农残的影响下,收入减少。为此,村级划出470亩茶园,带领群众改造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同时引进生姜种植业,扩大种植面积,自办加工厂,提取姜汁为药用原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