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5月生于沈阳,满族。1955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小提琴专业。翌年,师从俄籍教授依基尔·德贝尔学习中提琴。1963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指导教师王德荣教授)。
自1966年2月至1997年,吴育绅三十多年一直担任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首席中提琴(1996年6月任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副团长---即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团长)在《吉赛尔》、《葛蓓丽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多部芭蕾舞剧中担任独奏。尤其是在1987年赴香港演出《吉赛尔》的中提琴独奏,赢得了海外媒体的赞誉。他的演奏以优美的音色及良好的音乐素养著称。1983年,中国唱片社发行公司曾出版发行了吴育绅与中央芭蕾舞团室内乐队录制的《小夜曲》、《浪漫曲》、《东方曲调》等中提琴独奏乐曲。
吴育绅从学生时代就已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还在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学习时,就正式教授两名附中的中提琴主科学生,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1978年起,他曾先後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中提琴主课,同时受聘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中央文艺团体的中提琴专业指导教师。因此,在首都北京以国家交响乐团为首的各大交响乐团及部队文艺团体几乎都有他的学生。此外有数十名有成就的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深造或就职於国外的交响乐团。
自1981年起,吴育绅在中央芭蕾舞团礼堂连续主办三届中提琴演奏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中提琴专业的大型活动,参加演奏的是当时音乐学院附中,及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外地音乐院校的学生以及首都各文艺团体的青年演奏员。
在1982年的第二届演奏会上,最後一个节目是由吴育绅指挥,有20名演奏员演奏的巴赫《勃兰登堡no6双中提琴协奏曲》,其时有多位知名音乐家莅临了晚会:徐新、杜鸣心、郭石夫、卞祖善、李向阳、王思悌、岑元鼎等,同时收到司徒华城、林耀基等先生的祝贺信。
第三届的中提琴演奏会(1983年),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方面都有所开拓,除独奏外,安排了中提琴的重奏、齐奏,小、中提琴二重奏(be大调莫扎特二重协奏曲)以及由吴育绅改编的巴赫《勃兰登堡no3协奏曲》(即增加二个中提琴声部、减少一个小提琴声部,减少一个大提琴声部),时值美国中提琴家约翰·格雷厄姆来华讲学,也应邀出席了这场演奏会,对主办这样的中提琴专场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演奏会後,吴育绅组织了他的学生们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出了两场中提琴专场音乐会,向社会宣传、介绍了中提琴这件尚未普及的,然而在室 内乐团及管弦乐队、交响乐团中都不可缺的乐器。在吴育绅主办的三届中提琴演奏会中,介绍了一些中提琴协奏曲,如斯坦米茨、采尔切尔、弗尔塞特、格拉祖诺夫、亨德尔、沃尔顿、欣德米特、巴托克布宁以及阿弗茉德·黑尔等等,拓宽了中提琴的演奏与教学曲目。
创作方面:
译著《中提琴艺术史》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期间,为该校编著一部完整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提琴学科教学大纲》。同时,为弥补教材之不足,编写了三册中提琴练习曲;二册中国乐曲,三册外国乐曲。
移植、改编多首中提琴独奏曲:肖邦《f小调练习曲》、利斯《常动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萨拉萨特《安达鲁丝浪漫曲》、中国乐曲有“良宵”、“草原上”、“闹元宵”、“春到草原”、“六月茉莉”等等。
编配《爱的祝福》等10首中提琴二重奏曲。
编著:(1)《中提琴中级程度练习曲25首》(2)《中提琴外国乐曲10首》
受中央音乐学院校外考级委员会之托主编了《中提琴考级教程》(1--10级)。
业余爱好:
自幼酷爱弈棋,七岁起学习中国象棋,上大学期间得到象棋大师孟立国的亲授。曾获沈阳市大学生冠军,市第三名,市名手邀请赛冠军并自学国际象棋获沈阳市冠军,辽宁省三名,北京市第三名。1964年、1978年曾两次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比赛(前为运动员、後为教练)。
1984年,与作家李洪湖先生共同发起筹组了《首都文艺界围棋联谊会》并任副秘书长。同年举办了文艺界百花围棋赛,荣获第二名。後来又获得过文艺界十杰战冠军,中建杯亚军以及陈毅杯、忘忧清乐杯、尧舜杯赛的好战绩。
1991年应日本文化界围棋朋友的邀请,参加首都文艺界围棋代表团,随团长严文井、顾问陈祖德等人访日,在日本棋院(东京)荣幸地被宇宙派超一流九段武宫正树授五子弈了一盘指导棋,吴育绅战胜武宫正树的这盘对局被刊登在1992年1月的日本《棋道》上。前不久吴育绅被中国棋院授于围棋业余五段的荣誉称号。他认为,这是他下了这么多年棋,划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吴育绅先生是平凡的,因为他象我国其他的文艺工作者一样,在那块还算不上肥沃的土壤上辛勤的耕耘着。
吴育绅先生也是非凡的,在这块贫脊的土地上,由于他的辛勤,花儿朵朵、硕果累累……希望我们在平凡的地方,做出些不平凡的事来,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