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庄中堂画董庄位于茌平县城东南20余里。董庄的中堂画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底蕴深厚,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为世人所称道。约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河北省清河县人董月,迁移到董庄落户,到其第六代董继白(字松云,约1725—1796)的花鸟画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前几代人取得的成就,到第八代董立元,他的人物画创作是他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曾在孔府任画师多年,时人有“崔字杜虎董人物”之称。由于他的绘画成就,被道光皇帝授予“文林郎”的称号。董立元的影响,带来了在他以后一百年间的最繁荣时期。
董庄中堂画技法上来看以工笔为主,过去主要是照谱描绘,内容题材上以清朝的董立元的人物为代表,包括《三仙炼丹》、《麻姑献寿》、《八仙》、《禹王锁蛟》、《福禄寿图》、《八骏图》等。另有山水、花鸟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写实主义手法,也有浪漫主义得想象。作品曾销往本省各地及河北、河南、山西、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在北方民间有着较大的影响。
中国为礼仪之邦,人们向来讲究雅趣,将琴棋书画列为“文化人”的四个基本技能。过去家中的堂屋为接待客人的主要场所,为了体现家庭文化品位,便在堂屋冲着正门的墙上挂一幅中堂画。中堂画顾名思义,悬挂在正堂(堂屋)正中的画,内容为山水人物,闲云野鹤,左右加幅文意吉祥的对联。这一民俗还培养了一批民间画师。茌平县杜郎口乡董庄便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民间中堂画产地的中心,著名的中堂画创作基地。该村六十余户人家,从事绘画者一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