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渥特莱·蒙太古夫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玛丽·渥特莱·蒙太古夫人(1689-1762)女诗人,书信作家。出生伦敦一贵族家庭,父亲为世袭伯爵。她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少女时期即开始写诗。精通英,法文学,后来在丈夫的指导下,自学了拉丁文。1712年与辉格党人爱德华·渥特莱·蒙太古私奔并秘密结婚。蒙太古于1714年在英皇乔治一世的财政部内任高职,婚后蒙太古夫人得以经常出入宫廷,曾使伦敦社交界名人,并和当时的著名文人斯威夫特,艾迪生,斯梯尔都有来往。1716年她随丈夫任驻土耳其大使,对土耳其风土人情颇有兴趣,并在那儿写下52封《东方来鸿》。1739年她离开丈夫去意大利定居,写过大量的书信,其中多数是给女儿的。蒙太古夫人以书信著名,他的书信描写动人,并表现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文字讲究,自然生动。

评价

天使般的女人

玛丽·渥特莱·蒙太古,是英国十八世纪中叶女作家,主要以其书信流传于世。她出生名门,颇有姿容,跟随出任外交大使的丈夫游历过许多国家。谈到人类与疫病斗争的免疫史,人们不免要想到爱德华·詹纳,这位英国医生发明了给人接种牛痘的方法,使人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能力。然而,在人类与天花病的斗争史中,蒙太古夫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

当年天花病在世界广泛流行,在欧洲大暴发时死亡率是百分之二十左右。蒙太古夫人与出任大使的丈夫一同生活在土耳其,她发现土耳其人患天花病很少有致死的。原来这里的人专门有一种仪式,由一批通巫术的老妪,事先采来轻症病人的痘浆,然后把人一批批集中起来,用一根长针沾着痘浆在人的前额正中和左右两膀画十字。几天后,被接种的人会有轻微的病症,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被刺的地方会留下一个浅浅的疤。

当然今天的人们早就知道,这是弱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可是当年的蒙太古夫人要把这一方法推广到英国去,却是一件很勇敢的事。她在《致S·C夫人》的信中说:“……你可以相信我对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是满意的,因为我打算让我的小儿子来试。我要努力把这项有用的发明在英格兰推行,要专门找有德行的医生,肯为人类的福祉而放弃自己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的医生,来谈这件事。这个病是医生们的大财源,有人敢于大胆去根绝它就未免招恨……就请为你朋友胸中的豪气高兴吧。”

过不多久,这种接种法果然在英国广泛推行并传遍欧洲。虽然这种方法不如几十年后爱德华发明的接种牛痘法那样绝对安全,但在当时却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不知是不是任何时代都能造就出这种天使般的女人。美丽、智慧和大悲悯之心三者兼备,这应该是女人的最高境界了。

来自于: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f4f9ae7697c14c0121d4381132ba4d3020cd28449e3732c475010e6ac26520775a2d20a6d16de4b4b9af12173471453b48cbb8e5ddccb85592e9f563f671df65663a20edcbb5155ca37e15dfeae69f0caf525e7aec5a2d54322ba47423adeffd11c4656dd6e83092ca6e3dc5f152841fbb16c72ff2e2674c03440c116a5fd326c0585eb8c0f4ac629d6621080af42ea784d&p=c46ac64ad2b106ff57ee9f3c4e0d&user=baidu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