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怀彝族布朗族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况

乡政府办公楼

忙怀彝族布朗族乡位于澜沧江中游横断山区的云县东北部。截至2006年,全乡辖区面积238.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371亩,其中水田4417亩,有森林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5%。境内群山起伏连绵,山高坡陡,峡谷纵横,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795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400毫米,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布朗族为特色,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典型的民族山区农业乡。粮食生产以包谷为主,小麦和豆类为辅;经济作物主要以紫胶、茶叶、烤烟、核桃、甘蔗为主。

人口分布截至2006年,全乡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275个自然村,共4566户农户,18880人,其中农业人口18145人,非农业人口735人,居住着彝、布朗、回、傣、白、傈僳、苗、景颇、独龙、汉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66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65%;有特少民族——布朗族人口3750人。

区位交通忙怀彝族布朗族乡东隔澜沧江与普洱市景东县的漫湾、林街两乡镇相望;南连云县后箐乡和涌宝镇;西与云县晓街乡、茂兰镇相连;北与漫湾镇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公里、临沧市135公里、省城昆明568公里(均为公路距离),国道214线依偎着罗扎河似两条彩带穿乡而过将忙怀乡一分为二,仅隔澜沧江上首座百万千瓦级大电站——漫湾电站12公里,隔大朝山电站74公里(水路),是漫湾和大朝山两大电站的中心腹地,也是临沧市8县(区)进出昆明的必经之地,又是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的商品集散地。澜沧江流经忙怀乡地界30余公里,乡内交通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有公路、水路。公路:国道214线途经忙怀乡23公里,县乡公路——忙(怀)后(箐)公路途径拉弄、麦地、高井槽、丙茂四个村32公里,全乡11个村均修通了乡村公路,并且南与后箐乡和涌宝镇相连通,北与漫湾镇相连通,106个村民小组修通了村组公路,公路里程255公里。水路:开通了大朝山电站库区航运,建有库区航运码头10余座,从大转湾码头向西顺澜沧江而上可到漫湾电站、小湾电站;向东顺澜沧江而下可通大朝山、糯扎渡、景洪电站。滇缅铁路大转湾隧道遗址就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的澜沧江与罗扎河交汇处的大转湾码头,而布朗族祖先的居住地——新石器遗址则在距乡政府两公里的旧地基。[2]

经济状况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405万元,其中粮食作物收入1218万元,占总收入的35.77%;经济作物收入457万元,占总收入的13.42%;畜牧业收入822万元,占总收入的24.14%;其它收入908万元,占总收入的26.67%。人均纯收入只有1448元。200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046亩,其中大春作物播种面积33822亩,小春作物播种面积20224亩,复种指数167%,粮食总产量677.5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371公斤,人均口粮321公斤,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10482头,当年出栏676头,生猪存栏22039头,当年出栏9622头,山绵羊存栏9785只,出栏2483只,家禽存栏121929只,出栏97151只;牛肉产量5.8万公斤,猪肉产量72.2万公斤,禽蛋产量8万公斤。[3]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全乡11个村民委员会已全部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129个组实现通电、有106个组通路、有120组实现电视信号覆盖;有300户通有线电视,全乡拥有电视机农户28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6.57%和 61.8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1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93户(分别占总数的25.32%和12.99%)。全乡有集贸市场5个。全乡共拥有农用汽车9辆,拖拉机57 辆,摩托车655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397.45 亩,有效灌溉率为32.12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936.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亩。乡级机关建设垃圾池3座,沼气池205口,改造节柴灶1356眼。3446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1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4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4]

文化教育截止2006年底,全乡共有3个中心校,在校学生班级73个,学生总数1494人。有乡中心幼儿园1所,村附设学前班9个,有幼儿园在校学生222人。全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1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2006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7.87%,全乡小学占地面积54867平方米,生均占地31.97平方米。小学校室总面积12834平方米,生均7.47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2443平方米,占19%,砖木结构3252平方米,占26%,土木结构7139平方米,占55%。小学有危房10391平方米,危房率达81%。有教学仪器一类配备1套,二类配备2套,三类配备7套,教学仪器配备率75%,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3套,全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出青壮年文盲于2004年得到省人民政府评估并通过验收。全乡辖区内有初中1所,共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4人,有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2006年初中毛入学率达92.94%,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8.24%。学校占地面积26668平方米,生均36.8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26平方米,生均8.59平方米。有理、化、生实验教学仪器一类配备1套,二类配备1套。

截止2006年底,全乡建有文化站1个, 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建有“新石器陈列室”一个, 收藏展示的主要实物有:石斧、石坠、狼头棒、服饰、织布机、芦笙、笛子、弩、晌午箩、石磨、印模、猎枪、鱼箩、杵臼等70余种。[5]

风俗民情全乡居民以彝族为主体民族,布朗族为特色民族,以彝族和布朗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如布朗族打歌、芦笙演奏,布朗族瓦房帽制作,传统节日“十月召”,布朗族驯(阉)鸡技术等,构成忙怀独具魅力的民族民间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忙怀型”新石器文化浓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构建了忙怀彝族布朗族乡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