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南师范大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校概况】学校名称:华南师范大学

中文简称:华师

英文名称: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英文缩写:SCNU

成立时间:1933年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 1933 年,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以及增城学院一个本科独立学院。占地面积共 3 059 多 亩, 校舍面积共 126 万平方米,其中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 3 座,总建筑面积达 8.8 万平方米 ,藏书 320 多万册。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观遍布,文化气息浓厚,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基本情况】学校共有 24 个学院(含 1 个独立二级学院)和 1 个学系, 67 个本科专业, 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5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 12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体育硕士 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12个博士后流动站, 4个国家重点学科, 2 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

科, 18 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9 个国家 “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7 个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拥有 1 个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 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和 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70 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 ” 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 “ 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 ” 的革命精神,践行 “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 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28070 人,硕士研究生 7000 多人,博士研究生 380 多人,博士后在站人员 60 多人,有来自美国、印尼、泰国、韩国、日本、俄罗斯、 澳大利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 1087人, 来自港澳台的学生有 500 多人。另外,还有约 40,000 学生参加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形成了学士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教师 1700 多人,其中教授近 400 人,副教授 500 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600 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 1400 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7 人,珠江学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3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共 14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 “ 两课 ” 优秀教师各 1 人;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高校师德标兵等共 59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23 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其他荣誉称号获得者。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起步早,网络设备先进,网络应用广泛,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华南师大是第二所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高校,也是全国 100 所首批联入 CERNET 和 INTERNET 网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计算机网络在建设速度、建设规模、覆盖范围、网络主干和 1000M 高速

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以及上网的人数、上网的主机数、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教师教育的特色优势,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已与美、英、法、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 20 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 60 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全国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部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

学校秉承 70 多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坚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结合,积极构建现代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办学体系,为把学校建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学校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王国健

党委副书记:刘 鸣 黄晓波

校长:刘 鸣

副校长: 吴颖民 李永杰 莫 雷 黄丽雅 钱贤彬 胡钦太 郭杰 朱竑

【学校历史】华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 “211 工

程 ” 重点建设大学, 创建于 1933 年 8 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 70 多年来,学校曾九易校名,数度迁徙,虽几经沧桑,却依然弦歌不辍, 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充满生机的发展之路。

1933 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副部长的林砺儒先生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并担任院长多年。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与国立中山大学一起成为当时广东两座最高学府。 1951年,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教育系、南方大学俄文系与中南地区数家大学相关院系先后并入。杜国庠、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1982年 10月,学校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1996年 10月,学校成为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七十余载薪火相传,名师荟萃,著名的教育家罗浚、汪德亮,五四新诗开创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学家李镜池,古汉语学家吴三立,历史学家王越,逻辑学家李匡武,心理学家阮镜清,教育学家叶佩华、朱勃,数学家叶述武,物理学家黄友谋、刘颂豪等众多名家、名师先后在此执教。该校虽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忠诚团结,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抓住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机遇,凭借建设文化大

省、教育强省和国家“ 211工程”的强劲东风,形成了学校现在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局面。

建国以来,学校的建设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和广东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20世纪 60年代 ,董必武、陶铸同志曾来校视察; 80年代,王震同志曾来校视察; 90 年代,雷洁琼、谢非、李长春、李岚清、陈至立、彭佩云等同志先后莅临学校指导工作; 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学校附属中学。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学校附属中学。 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学校。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为学校题录校训。 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华南师范大学是咱们国内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

· 1933 年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成立,设文史、数理化、博物地理三学系

· 1935 年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改称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增设教育系

· 1938 年勷勤大学教育学院独立成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 1939 年改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调整有关学系。在并入广东省立体育专科 学校后增设体育专修科

· 1949 年由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学校有 8学系

· 1950 年改称广东省文理学院

· 1951 年华南师范学院正式成立,设有 9系 1科

· 1952 年高校院系调整,增设有关学系,逐步发展成为文理综合的师范学院

· 1966 - 1969年停止招生四年

· 1970 年大专院校调整、易名,改称广东师范学院

· 1977 年恢复旧称华南师范学院

· 1978 年列入广东省属重点高校

· 1982 年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 1996 年通过国家 "211工程 "部门预审,成为国家 21世纪重点建设的 100所大学之一

· 2000 年 创办南海校区

· 2004 年 进驻广州大学城,形成石牌本部校区,大学城校区,南海校区三大校区的办学角局。

【校训 校歌】校训: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校歌:黄家驹词 雷雨声曲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王国健 党委副书记 刘鸣 陈潮光 黄晓波

校长 刘鸣 副校长 吴颖民 李永杰 莫 雷 黄丽雅 钱贤彬 胡钦太

学校党委常委 王国健 刘鸣 陈潮光 黄晓波 吴颖民 李永杰 莫雷 黄丽雅 钱贤彬 胡钦太

校长助理 郭旗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陈唯实(1953.9-1957.8)

王燕士(1957.9—1968.12)

林名勋(1975.3—1980.9)

吴振刚(1979.4-1980.11)

马肖云(1980.11—1982.7)

王屏山(1982.7-1983.5)

黄家驹(1983.6-1992.12)

黄茂春(1992.12-1998.12)

杨文轩(1999.7-2008)

历任院长、校长

林砺儒(1933.8-1941.8)

杜国痒(1951.6-1952.10)

陈唯实(1952.10-1957.8)

黄友谋(1958.1-1959.3)

王燕士(1959.6-1968.12)

马肖云(1978.10-1982.7)

潘炯华(1982.7-1987.2)

刘颂豪(1987.2-1992.12)

管 林(1992.12-1997.5)

颜泽贤(1997.6-2004.3)

王国健(2004.3-2008)

历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友吾 梁未闻 汪涛 曾铁 饶璜湘 甄国炽 方思远 钟声飞 王开发 梁国熙 蔡乃忠 徐仕珍 颜泽贤 洪光泉

吴梅兴

历任副院长、副校长

罗浚 王延青 阮镜清 汪德亮 郑资平 岷泉 乃茵 曾近义 黎克明 邓煜明 郭宝江 颜泽贤 杨文轩 黄锦能 王国健 刘鸣 吴颖民 赵毅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设置

所在院、系专业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学(国防生)、应用心理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历史学(历史与社会)

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

法学院>> 法学、法学(国际经济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俄语、日语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传播学、摄影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国防生 )、通信工程、材料物理、科学教育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防生)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学院>> 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国防生)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4个专业:国际旅游管理, 国际酒店管理, 会展管理, 城市休闲与娱乐管理)

南海校区

金融学(公司投资)、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电子政务)、行政管理、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电子商务、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法语、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普通班)、财务管理(双语涉外特色班)

增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广东省名牌专业

院 系名牌专业名称(共15个)

教育科学学院2个: 1).教育学 2)心理学

文学院1个: 1).汉语言文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1个: 1).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1个: 1).经济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个: 1).英语语言文学(师范)

体育科学学院1个: 1).体育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1个: 1).生物科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个: 1).教育技术学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个: 1).物理学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1个: 1).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1个: 1).化学

地理科学学院1个: 1).地理科学

计算机学院1个: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哲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民商法学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领导科学、基础教育学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计量心理学

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艺术学 音乐学、美术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理学 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光学

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生物学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工学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图书馆学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哲学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领导科学、基础教育学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计量心理学

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物理学 光学

地理 学 自然地理学

生物学 植物学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学科优势】•国家级重点学科

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省级重点学科

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自然地理

教育学原理植物学

--------------------------------------------------------------------------------

光学

光学学科是国内年轻的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在中科院院士刘颂豪教授带领和王淦昌,王大珩、邓锡铭、范滇元、侯洵等院士及众多光学专家关心、支持、帮助下,经15 年艰苦创业和稳步发展,初步建成了激光与光电子学产研结合的光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基地。

本学科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联合博士后流动站,已建成光学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厅级重点实验室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各1个,现有科研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在编固定人员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最年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全国最年轻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各1名,年轻博士25名、教授18名;与美、俄、日、英、德、以、加等国大学、科研机构及世界知名学者保持频繁、密切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5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经费合计为1100多万元。近五年发表论文663篇,被SCI/EI/ISTP收录353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其他奖励10项,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举办国际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并多次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密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通过不懈努力,本学科将建成国内一流、有中国特色的激光与光电子学产、学、研结合的光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研究开发基地。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本学科点自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以来,在老一辈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带领下,以教育心理学研究为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显著成果。阮镜清教授主持的学习心理研究方向、叶佩华教授主持的心理统计与测量方向,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本学科点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80年代后一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1997年通过国家立项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获批设立广东省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批准成为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15人,其中50岁以下的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包括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地学成归来的博士,学缘结构优化。博士点建点近二十年来,培养了一批较高质量的人才。本学科承担在研各级项目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51部,发表论文266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63篇,被SCI/EI/ISTP收录4篇,引用率高。本学科点拥有眼动仪,三视野速视仪,学习与认知多功能实验软件等一流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丰富,仅外文专业期刊就有51种。

--------------------------------------------------------------------------------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当代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将教育技术学科纳入广东省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广东省和国家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整体改革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人才的需要。

本学科点整体实力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长期以来形成了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把握国际教育技术发展前沿的,影响国内教育技术发展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三个稳定的、有优势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这三大方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和主流。本学科点于1983年创建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1986年获第一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8年获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授予权。本学科点是华南师范大学“九五”和“十五”期间“211工程”第一层次重点建设学科,1986年以来一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中博士导师人数最多的,在三各研究方向上都有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合理学术梯队的博士点。

本学科承担在研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近五年来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381篇,被SCI/EI/ISTP收录3篇。获发明专利1项。自1989年设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以来,本学科点已连续四届获得一、二等奖,这在同类学科中是唯一的,在高校学科中也是少有的。

本学科一直受到国家和广东省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支持经费达2400多万,已建成数字化教学大楼,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教育部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络微格教学、仿真学习和现代远程教育与未来教育等开放实验室,具有较丰富的网络、多媒体与数字卫星电视教学资源和具有较强的资源库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与培训能力。本学科点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起步最早,影响较大。本学科点一直与港澳台和国际的学术交流频繁,同时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西部行,在国内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对广东建设教育强省和信息强省以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会使本学科点在广东、华南、西部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起到示范、先导、辐射和推进作用,进一步扩大本学科点和我国教育技术界在港澳台和国际上的影响,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

科学技术哲学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是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第六轮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系统理论与系统管理、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史。这三个研究方向的成员既有主攻方向,又参与其他方向的研究工作,有些课题由各研究方向成员共同承担。本学科点重视与其他哲学学科的交流和互补,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在学术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点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各研究方向都有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2008年,在研项目有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多次获省部级学术成果奖,近五年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181篇,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研究科技哲学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

--------------------------------------------------------------------------------

政治经济学

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本学科立足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着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为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因此,本学科不仅具有跟踪研究理论经济学前沿性课题的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分别于1983年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是广东省最早的理论经济学博士点和广东省唯一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点,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立项重点发展的学科。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形成了相对稳定并富有特色与优势的若干研究方向:(1)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2)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研究方向。(3)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211工程”“九五”期间的建设,使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1998年以来,本学科在多个专业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23项科研成果奖励,其中省部级以上的奖励10项;承担“九五”、“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规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86项,获科研经费210多万元;出版34部具有相当影响的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70多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3篇,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宏观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社会学研究》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大量的论文被国家权威文摘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本学科点拥有一支年龄与支持结构合理、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队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本学科点拥有学士—硕士—博士较为完整的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校本科生421名,硕士生109名,博士生20名。已发展成为我国理论经济学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全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具有相当的影响和重要的学术地位。

--------------------------------------------------------------------------------

教育学原理

本学科长期致力于教育学原理研究,逐渐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本方向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研究领域十分宽泛的教育基本理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研究内容和学术个性,不为功利性赶热而随意改变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0余年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价值及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教育目的论、主题教育论、教育理论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如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教育目的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2)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方向依托一定的地缘特色,以基础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了本体教育的模式、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式教育及创新式学校的创立、基础教育学的体系与框架等内容。尤其突出的是,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中,较大面积地开展了教育实验,指导了几十所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实验学校,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已取得了如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知识发生过程和人的思维发展》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均具有较大的影响。(3)教育科学研究法:本方向长期致力于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的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教育行动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了如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教育测量学》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2008年,本学科在研项目10项,近5年来出版著作26部,发表论文562篇,被SCI/EI/ISTP 收录1篇,获国家级科研奖项4项,省部级科研奖项7项,其他奖项18项。本学科已经在全国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和较强的学术竞争力。

--------------------------------------------------------------------------------

植物学

本学科是在潘瑞炽、莫熙穆教授等老一辈植物生理学家开创并辛勤耕耘下发展起来的,有四十多年的工作积累。植物生理学科获得国家首批硕士点,1986年获博士点,199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多年来培养硕士生100余名,博士生近40名,先后有约30名博士后进站工作。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从1986年起,植物学科成为省重点学科,以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为支撑,1997年被列为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批准为 “211工程”二期建设重点学科。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科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以下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植物生理生化,2、植物生物技术,3、植物资源与环境。以上3个方向所从事的植物生理、生物技术和亚热带植物资源与环境的研究都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尤其是花卉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问题是品种和品质问题,如何提高花卉的商业品质,获得花形奇特、花色丰富、生长健壮、周年生产的花卉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学科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花卉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花卉的产业化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

本学科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几年来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科研条件有很大改善,科研实力大大提高。通过引进和培养,已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合作的研究队伍,学术水平稳步上升。与国内同类学科点相比,基础好、研究具有亚热带区域特色。2008年,本学科在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在近五年中,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246篇,被SCI/EI/ISTP收录36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还有一批其他部门的奖项。本学科将更加努力争取获得更多高显示度的成果和科研奖励,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创新能力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使本学科成为华南地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电致光电器件实验室 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室 光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激光与生物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的代谢、生理生化等个体和群体各层次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机制,揭示与生命活动过程有关的物理过程、演化规律及外界条件的诱导作用。重点以生命活动中正常与非正常代谢的实时光子学检测技术为核心,形成一整套生物体无创伤的光子学结构和功能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方面,实现对典型生物代谢过程的光子学图像直接诊断,肿瘤的早期光子学诊断,以及动植物生长状态和调控的实时光子学监测。

本实验室2000年以来共承担在研项目20项,具体承担项目包括:国家“973”专项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基金团队项目1项,省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项目2项,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和获奖成果,其中获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3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使用新型专利2项,鉴定成果2项,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4篇。其中被SCI、E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有75篇。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于1996年立项, 1997年通过合格验收,1998-1999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考核评比中,成绩优良(第10名)。近三年来,实验室在省科技厅和学校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助学校“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的发展契机,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获得较大发展,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条件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验室向更高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广东省教育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大的成绩。

现实验室有固定人员 25人,其中具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1人,讲师3人;18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一大批年轻的博士已经成长为科研的中坚力量,现有11位教授中, 45岁以下有7人,高级职称人员年龄已趋于年轻化。博士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在获得的科研项目中,70%由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主持。组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高水平管理人才为核心的开放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近三年来,实验室获“ 211”工程专项经费资助,(2000年150万元,2001年240万元,2002年145万元);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1项,经费475.2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2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经费30万元,其他国家级项目(中科院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1项,经费15万元;省基金团队项目和面上项目、重点攻关等14项,经费273万元;教育部等其他省部委项目3项,经费20万元;厅局级项目9项,经费109.2万元。

近三年来,“葛属毛状根和细胞悬浮培养生产异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 和“名优花卉的组培和工厂化试种”两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和验收,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新方法等 8项成果申报专利,其中植物生根复壮剂及其配制方法等2项研究成果已获发明专利授权。获省部级奖励9项,“木薯组织培养及其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获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专著10本,发表论文176篇。其中,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23篇,国外刊物4篇,国内正式期刊149篇,有17篇被SCI收录,有6篇被EI收录。

在继续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意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靠拢,已承担横向技术开发项目 1项,墨兰生理研究已进行“名优花卉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试种”的科技成果转让。名优花卉的组培和工厂化试种与新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红掌组培技术成果转让额8万元。

电致光电器件实验室

电致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以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为核心 ,依托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光学和光电子学科"是国家光学重点学科,被列入华南师范大学 "211 工程 " 第一层次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学科项目。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是 " 光学和光电子学科 " 的四个主要建设方向之一,已经投资近 1600 万元,本学科将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学术交流、科研、产品研发、科研产品转化的中心学科。

重点实验室配有 光学、光学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光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光学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培养博士后 8名,博士 12名和硕士研究生 39名,其中一批研究生在读。申请及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 21项。发表学术论文 560多篇,被 SCI收录的 56多篇, EI收录 23多篇,会议发表 15篇。获得省市奖励 4项。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项目 5项,省级 11项,市级 2项,项目总经费 2300万元。

重点实验室 在二期建设中,总投资约 3700万元。计划购买的 GaN基蓝、绿光 LED用 MOCVD系统; LED芯片测试实验室设备; LED芯片加工生产设备。 建筑面积约 3000平方米。

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室

“现代物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属下的一个教学提高型实验室,面向各院校开放。该实验室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实验室”为基础,由高教厅拨出专款300万元,华南师范大学拨出配套资金50万元,提供场地1200平方米并承担建设任务的实验室。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室的建成,不但能开出一系列教学提高型实验,为学校提供一个了解现代物理和高科技前沿的重要窗口,而且还是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本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程主要由物理实验课程、现代物理技术选题实验课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还能与其他相关课程配合开出配套的实验。

本实验室“九五”以来共承担20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重点公共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其他厅局9项目。应用成果通过鉴定2项,获广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优秀教学仪器三等奖1项,获广东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成果奖1项,获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挑战杯”课外科技制作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各1项。

光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专家学者】在多年不断的努力下,学校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现有专任教师 1600多人,其中教授 300多人,副教授 400多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60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1200多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共 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两课优秀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师德标兵等共 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23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其他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颂豪孙儒泳郭光灿童庆禧

珠江学者:莫 雷兰 胜 陈艳萍

【办学成绩】华南师大主办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体育学刊》、《小学德育》、《现代教育论丛》、《语文月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南亚数学学报》国际期刊和《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数学研究》等一批省级刊物。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列为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及广东省优秀期刊。

华南师大办学条件优越。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起步早,网络设备先进,网络应用广泛,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华南师大是第二所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高校,也是全国 100 所首批联入 CERNET 和 INTERNET 网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计算机网络在建设速度、建设规模、覆盖范围、网络主干和 1000M 高速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以及上网的人数、上网的主机数、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师范院校的前列。

华南师大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教师教育的特色优势,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已与美、英、法、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的 60 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全国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部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特别是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协作,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港澳地区教师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 “ 港澳中小学骨干师资培训基地 ” ,是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地之一。在澳门具备专业资格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经华南师大培训的近 70% ,被誉为澳门教师教育的三大力量之一。

70 多年来,华南师大恪守 “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 的校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共为社会输送了毕业生 17 万余名。学校毕业生活跃在教育战线和其他各条战线上,其中有许多校友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有数百名校友获得国家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有 200 多名校友成为省(部)级、市(厅)级领导干部,有 100 多名校友成为港、澳、台和国内著名企业的工商界精英。

华南师大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和科技活动中表现出色,近 3 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388 人次。 学校有 1 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广东高校和全国师范院校前列,近 3 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 96.9% 。 2000 年,华南师大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华南师大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全面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积极推进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发展。 近 10 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招生办、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党委、广东省模范基层党组织以及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华南师范大学正秉承 70 多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坚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结合,积极构建现代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办学体系,为把学校建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努力。

【百强排名】华南师范大学在《2008中国大学100强》中名列第59位,

其中,教育学全国第3,等级为 A+; 社会科学全国第23,等级为A; 法学全国第30,等级为B+; 历史学全国第30,等级为B; 经济学全国第32,等级为B+; 理学全国第37,等级为 B+; 管理学全国第64,等级为B+; 自然科学全国第83,等级为B......

以为资料更新到2009年3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