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炉战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天炉战法的创始人,抗日名将薛岳将军

天炉战术:所谓天炉战法,和“武汉会战”时所用的倒八字口袋战法不同之处,在于“袋”只是诱敌深入,然后予以包围歼灭之。其实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诱敌深入,然后予以包围歼灭之。而“天炉”则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从岳阳下来,近150公里的铁路沿线,却有4条河流横跨其间。薛岳便以此地形着棋布阵,由北而南,先是新墙河,这条河的南岸便是防卫长沙的第一线阵地,它的正面从鹿角到麦市,宽达100余公里,在这里摆了7个师的重兵,加上幕阜山上的游击队,足有10万人之多。此战术造成日军成军以来大规模会战的惨败记录。经此三战,指挥长沙大捷的薛岳被日本人称为“长沙之虎”,日寇几年之内不敢再向长沙发起进攻。

它因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甚至当年的中国战史出版局还曾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书的前言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