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凤林村地处浙江省平阳西北山区,距平阳县城约37公里。凤林村内遍布丰富的红色旅游、历史人文资源及
凤卧镇凤林村自然生态景观。除省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外,红军挺进师驻地、郑海啸故居、“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室及革命摇篮——凤林小学等多处革命圣迹均保存完好。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都驻在本村,被誉称“浙南西柏坡”、“浙江红村”。当年凤林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全村为党的革命牺牲的烈士12位,老区人民为浙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2006年被命名为温州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自国家提出发展红色旅游以来,特别是2005年平阳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后,凤林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凤林村作为当地的核心景区,正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老区的物质
凤林村茶场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广大群众正为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打造“浙江红村”,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近年来,凤卧镇党委率全镇23000多老区人民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全力投入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凤林村作为全镇、全县乃至温州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至目前,已先后建成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及其配套设施、省一大纪念园游步道及绿化带、省一大会址的修缮及有关文物的收集摆放;建设了凤林至冠尖的旅游公路及冠尖停车场,对红军挺进师驻地六份内古屋的维修等。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村党员活动室、凤林村生态公厕,创办了凤林星光老人之家,对村里“赤膊房”进行了立面粉刷等。总投资1500多万、长7.9公里,连接冠尖与马头岗两处会址的红色旅游公路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投资40多万的村自来水工程即将投标启建,投资100多万的村防洪堤工程将在下半年动工兴建,等等。目前,浙江红村——凤林,全面掀起了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为迎接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70周年纪念活动,全镇上下积极筹备,老区人民信心百倍,将继续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再接再厉,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1]
2、 黑龙江省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凤林村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中部,七星河北岸。原称凤林屯。中华民国初年,来自奉天省的垦户杨凤林到此垦殖,逐渐形成聚落,遂称“凤林屯”,隶属富锦县管辖。1946年6月,划归集贤县管辖。1958年10月并人友谊农场,为六分场四队,今属友谊县成富朝鲜族满族乡管辖。全村共168户,58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凤林村西300米处的七星河左岸
的二级阶地上有座大型古城遗址,称“凤林古城”。城北为耕地;东北为松林;东南亦有耕地,地势平坦;西、南两面为低洼地。西南与宝清县境内的“炮台山古城堡”隔河相望,当地居民称这两座古城为“对面城”。凤林古城平面呈“凸”字形,外城墙周长6000米,有的为重墙。城墙残高1米,基底宽8米,顶宽3米。城外设护城壕,壕深约1.6米。北城墙东部有1门址,宽8米。城内以数道土墙分隔为9个城区,除7城区外,均为不规则形。7城区位于城的中心部位,呈正方形,东、南、西、北墙周长490米;墙残高2—4米,基底宽12—15米,顶宽3米;城四角有角楼址,每面墙中部设有马面1个(东墙马面已不存在),马面、角楼向外伸出5—10米不等。城墙为土筑。古城内分布有大量的半地穴式居住址,多呈圆形,直径5一10米,深0.5—1米。出土有手制黄褐色陶碗、陶罐、陶柱状器耳,以及双耳铜鍑、小铜钟、铁箭头等遗物。经考古发掘,确认该城为汉魏时期古城。对研究黑龙江开发历史和民族文化发展均有重要价值。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