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網民 2010-04-29 12:42:11
評論周頌廷(1886—1983),今石澗鎮橫徑大坪村人。得到嶽父的資助開辦了藝興針織廠,直接參加生産,修理機械,排除故障,效益可觀。得友人入股,逐步擴大爲藝興紡織品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苦心經營的「單車」牌線衫馳名省、港、澳,有線衫之王的美稱。
富不忘鄉裏,爲桑梓出力,辦了不少好事,深得鄉人的好評。民國21年(1930),捐資白銀300元籌建廣甯中學,後還多次捐獻助學金,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民國24年投資修築橫徑至大坪村,長達200米,寬2米的大路,其中建有鋼筋水泥結構12米長的大平橋。民國26年投資興建黃田至古水路段12座風雨亭。當年「七七」事變後,以會甯同鄉會主席名義,支持在港澳的會甯籍同鄉回鄉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次年10月廣州淪陷,從外地三次運大米共四萬余斤回甯赈濟。建國後贈送給石洞鎮、橫徑村日産面包車各一輛。1983年在香港病逝,終年97歲。
周頌廷(1886—1983),今石澗鎮橫徑大坪村人。得到嶽父的資助開辦了藝興針織廠,直接參加生産,修理機械,排除故障,效益可觀。得友人入股,逐步擴大爲藝興紡織品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苦心經營的「單車」牌線衫馳名省、港、澳,有線衫之王的美稱。
富不忘鄉裏,爲桑梓出力,辦了不少好事,深得鄉人的好評。民國21年(1930),捐資白銀300元籌建廣甯中學,後還多次捐獻助學金,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民國24年投資修築橫徑至大坪村,長達200米,寬2米的大路,其中建有鋼筋水泥結構12米長的大平橋。民國26年投資興建黃田至古水路段12座風雨亭。當年「七七」事變後,以會甯同鄉會主席名義,支持在港澳的會甯籍同鄉回鄉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次年10月廣州淪陷,從外地三次運大米共四萬余斤回甯赈濟。建國後贈送給石洞鎮、橫徑村日産面包車各一輛。1983年在香港病逝,終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