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部给水排水设计院副院长 (1918-1968)原名方修,字仲年,曾用名方士林,王世林等,上海宝山区(县)城厢人。少时在宝山县立淞阳小学读书,后随父到天津生活,入私立法汉中学(法国教会学校)。1933年返回上海,入震旦大学预科,后转入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5年,方休积极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加“上海学联”、“全国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因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方休遭国民党军警搜捕,不得已从上海逃往武汉,在武汉《壮l报》做实习记者,继续宣传抗日。1936年底,因“思想左倾”之罪名在武汉被逮捕,后经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顾执中营救,保释出狱。
1938年1月,在皖南黄岩寺,经黄诚、鲁自诚介绍,方休加入中共,同年3月,加入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服务团宣传科长、学习队副队长、三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等职。
皖南事变,方休随军部北移,不幸被俘,与战友李铁非关押在同一监室。后二人说服看守,寻机逃出,因方休坚持搀扶腿部负伤的李铁非一起行走,导致两人又被川军144师俘去。在解送上饶集中营途中,方休再与战友骆友谅等相约,在被押解行至一路时口,大喊一声,分头逃跑。虽有战友复被抓获,但方休、骆友良成功逃脱。两人相伴,化装乞食,辗转月余,终于返回江北新四军七师十九旅驻地。经旅政治部审查,恢复组织关系,方休并担任十九旅政治部统战科长。后任七师政治部调查科长,实际是在七师政委曾希圣同志处做秘书。
1942年初,方休被党组织派往敌后,先后任中共宣当县委书记(今安徽省宣城、当涂)、宣当芜工委书记(宣城、当涂、芜湖)。在领导宣当地区的抗日斗争中,方休依靠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建立、扩大抗日武装,为恢复宣当芜敌后抗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1月,方休奉调离开皖南根据地,调任苏皖区党委南京市特派员,其主要任务原定为“策应新四军攻打南京”(该计划后来放弃)。1946年5月,中共南京地下市委成立(书记陈修良),方休任南京市委委员兼城南区委书记,在南京国民党的公务员系统和大中学校中,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与国民党巧妙斗争,为南京地下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贡献。
1948年1月,方休调中共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执一),任杭嘉湖工委书记。同年3月,“杭嘉湖”与“凇沪”工委合并,方休任淞沪杭嘉湖工委书记,奉命策划发动武装斗争,准备迎接大军过江。
1948年5月,方休因叛徒出卖,在上海市区被捕,因人证物证俱在,不得已承认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但为保护我南京、上海地下党组织,方休谎称自己是从华东野战军刚刚派来,我南京、上海地下党组织没有因其被捕而遭受一丝一毫的破坏。方休第三次被捕后,还担任苏州陆军监狱的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狱中难友展开绝食等项斗争。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李宗仁上台并提出“和谈”,我党提出“无条件释放政治犯”,方休被上海地下党以金条“赎出”。
上海解放后,1949年6月,方休任华东局政研室城市组研究员,同年9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私营企业组组长。1950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处副处长,1951年11月,任上海机床厂党委书记兼厂长。1953年,因在国有大企业中积极试验“一长制”,遭到严肃批判,调任华东局财委第一基建处副处长。
1954年9月,方休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院长,1956年调京,任城建部(后改建工部)给水排水设计院(第一)副院长。1958年,方休在“整风反右”运动后期,又被错误定性为“支持右派分子向党进攻”,报经中央监察委员会批准,建工部党组决定给予“留党察看两年处分,撤销行政职务职务”处分。
1968年8月,方休复因“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罪名,死在文革批斗会上。1979年,报经中央纪委核准,国家建委党组为方休1958、1968年的两项冤案予以同时平反。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