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樾(1884—1912),字子发,黎城城内小南街人。出身寒微,不为境遇所挫。少负大志,胆识过人。每与友人谈论海外革命,则拍案曰:“我中国欲不亡,非实行革命不可!”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次年,山西太原武备学堂成立,常樾认为是自己施展才能的时机,毅然赴太原考入武备学堂。除军事基本课程外,对史地、数理无不苦心攻研。他曾对学友说:“天下之事,匹夫有责,况我辈身为军人乎?”常樾于武备学堂毕业后,被派至北洋新军见习,以善体士兵,勤干操练,成绩优异,为上司赏识,任协军校。返晋后,任新军队官、督练公所调查马兵委员。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国同盟会山西分会首次派荣炳从日本东京回太原,秘密组建同盟会。荣炳遵照同盟会在新军发展会员的指示,介绍常樾、张煌等加入同盟会。从此,在新军中播下革命种子。常樾等积极联络同志,开展革命工作。宣统元年(1909),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温寿泉、阎锡山、黄国良先后回国,在山西新军中崭露头角。同盟会为掌握新军,将会员安置在重要岗位上。常樾被保荐为八十五标教练官。
辛亥武昌首义,山西同盟会于10月29日起义响应,击毙巡抚陆钟琦,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为都督,常樾任军令部部长。赞襄军务,动合机宜,筹措军需,功劳卓著。
于1912年1月5日潜行至太平县(今襄汾县)史村镇,被驻该镇谢有功所属童宝山部捕获。常樾形容举止,不似常人,童料为民军要人。决计杀之以邀功。常樾已知无可隐讳,坦然告以实情,讲明革命形势,劝喻其归顺,童不依。常樾乃大呼曰:“速杀我”!当被缚至镇郊,强令下跪。常樾不屈,行邢人员乃击其股骨而仆地。他大声曰:“可以见我死难诸同胞矣”!言未已而颈已断,围观者无不赞其牺牲之壮烈,时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