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码DNA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非编码DNA

又称非编码序列

英语:non-coding DNA

是指不包含制造蛋白质的指令,或是只能制造出无转译能力RNA的DNA序列。此类D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占有大多数。有些非编码DNA可调控编码序列的作用,其他多数的功能则尚未明了,因此也被称为垃圾DNA。

内含子与非编码区属于非编码DNA,但非编码DNA所包含的,原比内含子与非编码区要广,正因为有了非编码DNA,才有了C值矛盾。

近年的证据显示,垃圾DNA可被编码DNA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利用。一项实验发现,植物体内某一段非编码DNA遭受损伤时,会使叶片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原因在于某些与叶片结构有关的蛋白质,需要来自内含子的讯息。

此外,有些非编码DNA,可能是一些RNA病毒感染后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