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农场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建三江农场管理局。位于饶河县境西北部与富锦、同江两市交界处,场部距饶河县城75公里。红卫农场,1969年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负责抽调人员和农机具进入饶河县西北部的菖平屯开荒建场,组建第六师第六十二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改为红卫农场,隶属建三江农场管理局。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9898人。红卫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南、北低洼多沼泽,中间平坦,土壤肥沃。场区土地面积9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2.3万亩,林地5万亩,牧草地14万亩。林地分散,水草丰盛,野生动物和鸟类繁多,珍禽有丹顶鹤、天鹅等。农场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1992年粮食总产量2.55万吨。场办工业有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饲料加工厂等。场部所在地菖平屯,聚居人口4584人,已初步形成农垦小镇。
一、自然概况与资源
红卫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的完达山北麓、挠力河畔。地势平坦。总控制面积630平方公里,耕地30.5万亩,其中旱田9.5万亩,水田21万亩;林地10.8万亩;水域.2万亩;荒地17.3万亩。林木茂密,草场丰厚。
山产资源丰富,药材有芍药,威灵仙、茴香等30余种;食用菌有木耳、蘑菇、猴头等数种;山野菜有黄花菜、蕨菜等10余种。
农场下辖21个生产队,24个直属单位,5个驻场单位。1997年底,人口总数11317人,汉族人口占91%,其余为蒙古、朝鲜、满、回、苗等少数民族。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场实行“两自理”、“四到户”的经营体制,为粮食生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行“四五一一”高产栽培模式,依靠科技增产增效,提高农业生产力。1997年,全场播种粮豆30.5万亩,其中水稻16.5万亩,大豆10.9万亩,小麦2.5万亩,玉米0.6万亩,夺取了粮豆总产突破2亿斤大关的好收成。1997年粮豆总产量达到11.85万吨,比1994年增长105%。1997年经营利润达430万元,是1994年的1.4倍。畜牧业走科技兴畜之路,加大投入,规模经营。到1997年底,奶牛存栏278头,产鲜奶630万吨,产犊72头。肉牛存栏3200头,生猪存栏3180头,羊存栏3510只,禽类存栏3.5万只,当年完成牧业产值780万元。1997年投放养鱼水面310亩,产商品鱼42.5吨,创渔业产值25.5万元。
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目前,全场有个体运输车辆380台,个体工商户400户,年经营总额1400万元,已成为农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红卫农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全场平均每3家拥有一部电话机,场区和部分生产队安装了闭路电视,覆盖率达50%以上,可收视节目25个。1997年,人均收入达3480元;全场职工储蓄存款近4000万元,户均存款1.3万元,现已有10个生产队跨入小康队行列。
农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1997年投资415万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卫生保健事业,红卫农场医院通过了总局卫生部门的评估与验收,获得“爱婴医院”荣誉称号。狠抓计划生育工作,1997年计划生育达标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5‰。
三、发展前景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红卫农场按照总局、分局的要求,立足本场实际,力争到2000年实现粮豆总产量18.5万吨,农业总产值3.1亿元,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7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