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非斩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次非斩蛟①

荆②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③,还反涉江④,至于中流,有两蛟⑤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⑥?”船人曰:“未之见也⑦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⑨,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知分》。

②荆:楚国的别称。

③干遂(hùn):吴国地名,吴国当时出产名剑,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④涉:渡。

⑤中流:江中心。

⑥还:通“旋”,很短一段时间。反:同“返”。

⑦蛟:古代传说蛟是龙属,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传说生活在水中的龙

⑧未之见也:(我)没有见过这事。之作代词,指两蛟龙绕船而船上的人能存活的事。这属于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⑨攘(rǔng)臂:撩起袖子伸出膀臂。祛(qū):撩起。

⑩焉: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之邪”。

【译文】楚国有位名叫次非的勇士,在吴国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他渡江返回去,船到了江中心,有两条蛟龙夹绕着他坐的船。次非对船夫说:“你曾经见过两条蛟龙夹绕小船,还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我)从没见过。”次非挽起袖子伸出臂膀,脱下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烂肉朽骨而已。丢弃剑来保全自己,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说完跃入江中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一次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活了下来。

【主旨】做事要无所畏惧,才能战胜恶势力。

【成语概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