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周(1908—1961年),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20世纪20年代初,韩维周就读于开封河南国学专修馆。毕业后,他以其扎实的国语基础,被河南古迹研究会录用,从事考古工作。河南古迹研究会于1932年2月成立,机构设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这是一个由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地方有关单位共同组建的文物部门,主要负责河南地区的考古工作。古迹研究会委员长由河南省通志馆馆长张嘉谋担任,李济为工作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的是郭宝钧。主要成员有董作宾、关百益、刘燿、石璋如、赵青芳等人,这些都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考古学家。韩维周在古迹研究会工作期间,曾多次参加过安阳殷墟的发掘,另外他还参加过豫北浚县大赉店、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发掘。韩维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进入科学考古工作的伊始阶段,他酷爱文物事业,并且经常和一些著名的考古学家一起工作,实际上他是我国考古先驱中的一员宿将。1938年,日本军队攻陷开封,古迹研究会自动解散,韩维周回到巩县老家任乡村小学教员,以后在巩县教育局供职。
新中国建立初期,韩维周调到郑州市南学街小学任教。课余时间,他还是倾心于考古,经常到郑州城外施工现场去搞调查。1950年的秋天,韩维周再次来到郑州城南二里岗一带察看,结果发现了一些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当时他初步推测这些陶片应是商代遗存,事关重大,他立即向省文化部门汇报,请求深入调查。这些不起眼的陶片和石器,无意中撩开了一座商朝王都的神秘面纱,立刻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调查发掘团,来到郑州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他们根据采集到的标本,进一步推断这里为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要比安阳殷墟更早。这一重大发现,立刻引起国内考古界的重视和一片哗然。韩维周因此契机被调到当时的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即现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
1952年夏天,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考古人员训练班,经过3个多月的培训后,全体师生分批到郑州、洛阳两地进行实习。郑州实习分队,以二里岗遗址为重点进行了试探性的发掘。自此以后,郑州商代遗址考古发掘缓缓拉开了序幕。1954年春,郑州市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考古学家安金槐带领郑州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二里岗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1955年发现城墙遗址,确定此为商代都市。并断定郑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的宫殿区。
韩维周后来的命运则是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遣返回乡劳动改造,当时报纸上给他定名为“冒牌考古学家”,可想其处境艰难。他的儿子韩其逸说起这一段生活自是不堪回首,对考古学家变成“爱好者”这一身份改变的疑问,他回答说:到了1958年,与韩维周一起工作的考古学家裴明相先生在写郑州二里岗考古报告时,坚持尊重事实要写上韩维周的名字,但又恐其右派身份而有妨碍,就委曲求全地冠之以“小学教师”的幌子,他的功劳才得以记录下来。韩维周回乡之后的生活,困苦窘迫,1961年1月饥病而死。两个月之后,郑州商城被国家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起来,80年代韩维周的“右派”帽子被摘掉,现在“小学教师”的名分却越做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