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羊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商羊舞,是发源于鄄城县境内北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传于李进士堂镇、旧城镇一带,以李进士堂镇杏花岗村最为著名。据考证此舞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宋明时期是鼎盛期。此舞为集体舞,一般12至16人为宜(男女各半)。 在乐队的伴奏下,舞蹈队员手持响板跳舞,模仿商羊鸟的动作,双手执响板有节奏的撞击,发出脆响,进行表演。

东汉王充《论衡•变动》云:“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曲其一足起舞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跳神篇则对“商羊舞”有了舞蹈的记载:“妇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 可见商羊鸟的出现是一种水祥吉兆, 人们见商羊鸟出现,就知道雨要降临。每当天旱久不雨时,人们就盼望商羊鸟的出现。人们就自扮商羊鸟,戴面具,拿响板 ,结彩铃,模仿商羊鸟的动作,舞蹈蹦跳。这种模仿商羊鸟求雨的动作与传统的祭祀仪式逐渐结合在了一起,经过鄄城先民们的不断升华、完善,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舞蹈——商羊舞,并且这种活动除了在天旱求雨时进行外,还形成了固定的举行日期——每年三月三,自商周起,世代相传至今。

商羊舞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民间舞蹈,她和我国舞蹈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是鄄城人民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期盼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鄄城节日习俗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商羊舞植根于鄄城人民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也是被广泛认同的中华民族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舞蹈形象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