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水浒纸牌及雕版印刷工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我国有一种纸牌,又称老妈妈牌,婆婆牌或小牌,此牌源于元,盛于清、流传至今。该牌采用木板雕版和手工印刷工艺印制而成,而山东省郓城县的水堡村则是这种纸牌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

据考证,早在元代末年(约公元1360年),水堡村的齐氏、付氏、杜氏等,出于对家乡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等英雄的怀念。经过反复研究、策划、编出了纸牌,利用纸牌上的人物形象来纪念水浒英雄,使祖孙后代永不忘记。明朝薛氏自山西洪洞卦吉村迁此,继承了当地的纸牌技艺并传承下来。

水浒纸牌主要分为两种规格,其特征是:长6厘米,宽为1—3厘米,共120张,每张牌上绘有梁山英雄的图像、所使用的兵器,设计的正反两面十分精细。图像上边则标明当年官府捉拿梁山英雄所出的赏银数目。

水浒纸牌游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玩法,初期约有三四种法,随着娱乐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后来已有十余种玩法,如:十六、白六胡、铃铛铺、离胡、别棍、哈虎、排九等。如麻将就借鉴了纸牌的玩法。

几百年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和郓城向外移民,水浒纸牌游戏影响不断增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菏泽、浙江的一些印刷厂也相继投产印刷该牌,赢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浙江日报》等报社的记者专门作过采访与报道。

目前在河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山西、新疆及东北三省,水浒纸牌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娱乐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对水浒英雄的一种怀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