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琴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古生代地层、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系等研究。1993年6月获博士学位。1993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6年起被聘为研究员, 现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21)中国工作组组长,2004年起任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选举委员。 业余爱好:跑步、登山。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工作重点: 1. 2005-2007年承担国家基金40472007《新疆北部晚泥盆世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环境特征》项目,任项目负责人。 2. 2006-2010年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自80年代起多次到广西、云南、江西、四川、湖南、新疆、内蒙古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完成泥盆纪腕足动物分类、群落生态、生物地理区系、生物灭绝和复苏等研究,出版论文近50篇。主要从事新疆地区泥盆纪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区系,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泥盆纪腕足动物及群落生态,华南地区泥盆纪腕足动物多样性、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和复苏研究。通过中国北方泥盆纪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特征的研究,对中国北方是否存在晚泥盆世F-F事件发生时期生物“避难所”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依据。通过华南地区泥盆纪腕足动物各分类单元的统计分析,对泥盆纪腕足动物多样性、晚泥盆世F-F生物灭绝事件等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国际合作情况:曾经到澳大利亚、德国、伊朗、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国家进行古生代地层和生物群的考察。与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古生物实验室John A. Talent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巴基斯坦北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腕足动物和澳大利亚东部早泥盆世腕足动物的研究;与日本新泻大学Tazawa教授合作,完成了日本北上山地早中泥盆世腕足动物及生物地理区系的研究;与美国Oregon 州立大学Boucot教授合作,完成了内蒙古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腕足动物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与国际同行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