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李达武[2],又名达五,当过知青、丝厂工人、曲艺演员、展览馆解说员等,1978年考入大学,1982年毕业留西南师范学院任教,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研究等课程。
学术成就有《心期——诗美的探索》、《爱情·诗歌与美》、《中国古代诗歌史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古诗精华辑评》、《风流潇洒的人生》、《中国古典名著故事精华:世态言情故事》、《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大革命造神运动史略》等八部专著和论文、散文创作百余万字,并参与《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华散文选篇赏析辞典》、《经史百家杂钞今注》、《文心雕龙今译》等书的撰稿工作。
其中《心期——诗美的探索》1988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经史百家杂钞今注》1996年12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古籍注释类三等奖。《心期——诗美的探索》、《爱情·诗歌与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等专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3]
社会评价从教25年来,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突出,教书育人,热心参与学生活动,一直受到在校学生喜爱,并被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市委党校等高校以及重庆市审计局等单位多次邀请举办讲座,传播中国文化。
2006年1月因西南大学学生首届网上评教为第一名,获得西南大学颁发的课堂教学优秀奖,并一直保持教学热情,教学效果名列前茅。2006年8月由于学生推荐,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邀请到北京录制了四集《李清照》节目,现场也受到总导演高虹、编辑以及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重庆商报》(2006-11-5)、《渝报》(2006-12-7)均以整版宣传过西南大学李达五上“百家讲坛”以及“为人师表”、深受学生喜爱的事迹。《新女报》2006年共有七期刊载过其信息,并称之为“2006年重庆十大魅力女性”。此外,《重庆商报》(2006-7-4)刊登过缅甸留学生向李达吾老师磕头告别以表尊师重道之情的大幅照片。《重庆商报》(2007-3-26)以《千名大学生追捧百家讲坛老师》为题报道了李达武2007年3月24日在重庆大学讲座时的盛况和照片,这些信息,在王朝、新浪、雅虎、搜狐上搜索“李达武百家讲坛”、或“李达武”、“李达五”、“李达吾”均有转载。此外,网上还有上百家媒体转载《重庆晚报》2005年刊载过的西南大学李达五关于大学生应遵守校规的言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四川省泸州市交通音乐广播电台于2007年3月23日起每周星期五“阳光课堂”邀请“西南大学李达武教授讲诗歌”,一次50分钟,采用直播方式,到3月30日,已讲两次,节目收到泸州市民欢迎。
2007年三月开学以来,西南大学教务处、素质办从3月13日起至3月28日连续组织了七场李达五系列讲座,学生每天从中午起就开始去教室占座位,以至于阶梯上都放满了占座位的本子,场场爆满,学生热情不减,可见西南大学学生课堂之外求学的积极性。
此外,李达武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多次接受中小学要求,传播中国文化,如西师附中、兼善中学、重庆八中、南开中学、长寿第二实验小学等,并在北碚区老年大学坚持每周一次的执教二十年,其中有不少坚持听课也有近二十年的老学生。
李达武自述我是因为喜欢舞文弄墨,也还算能说会道,所以恢复高考时,偶然并理所当然地走上学中文、当教师、讲诗歌的道路的。毕业二十二年来,在讲台上、在书斋中,在与一届又一届年轻而才华横溢的同学们的交流时,我感到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得心应手的职业,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浪漫、多么可圈可点的事。
当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感、“才高身正”的师范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断充实提高的紧迫感以及桃李满天下的荣誉感外,更私人化的理由是可以有条件、有机会、有场所、有听众地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而这些感受与见解,或许是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积淀,或许是现实与生活的磨炼,或许是师友间的交流与启发,或许是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的诗歌给我的滋养和灵感。许多时候,尤其是在课堂上,是同学们一个个富于创意的请教,一场场激烈深刻的探讨,一次次尖锐大胆的质疑,一朵朵知音会心的微笑,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学相长”与“兼容并包”的内涵,于是,我便有了这一叠叠关于诗歌精神的思考与对诗歌艺术的探源。
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和诗心。感谢爱人和女儿,给了我全力的支持与全部的关爱。感谢时代,让我在历尽艰难坎坷后与诗歌邂逅结缘……最后要感谢的,是从教二十二年来我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勤奋、青春与阳光,伴我走过如诗如歌的岁月,使我边走边唱、欣然悠然。
想起了一首小诗:
把我们的影子,
腌起来,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摘自《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