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斗战经》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其作者,据《斗战经》序中说,"或曰太祖宰相维时卿作,或曰太宰师匡房卿书也,今不可考证"
大江维时(888—963)是日本平安时代中的著名学者,曾来中国学习中国古代兵法,回国后向日本天皇献出中国兵书30卷,并替朝廷保管兵书,从而为其后代研究中国兵法创造了条件。大江匡房(1041-1111)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和兵学家,大江维时的后代。他曾苦心钻研中国兵书,并大力提倡继承日本传统兵学思想。
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是中国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时代。《斗战经》一书就是日本兵学家深入研究中国兵书和日本传统兵学思想的结晶。
《斗战经》全文53章,共1188字,通篇皆为汉字,无一标点。本书文字精炼,每章文字少则仅有4字,多则67字。书中批判了当时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孙子兵法》的一些观点,指出要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孙子兵法》,强调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突出宣传日本的民族精神。本书问世以后,深受日本民众欢迎,“自幼至名,手不舍卷”,广为流传。日本兵学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书不在奇,不在正,不在权,与天地同于理,与阴阳合于化。”本书的主要观点是:
一、提倡继承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日本在平安时代就广泛流传着中国的《孙子兵法》,许多学者武土醉心于学习《孙子兵法》的谋略。在这种背景下,本书特别强调日本要有自己的民族性,要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
二、提出“武”是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是“先武后文”,本书十分重视“武”的作用,认为“武”乃是促进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第1章就说:“我武者在天地初,而一气两于天地,若雏割卵,故我道者万物根源,百家权与也。”
三、主张正攻战法,以“力”和“势”致胜。本书认为,日本兵法应以实实在在的“真锐”为本,采取正攻战法,这才是日本用兵的正道。 如作者认为:“汉文有诡#,倭教说真锐,诡哉、诡哉、锐哉、锐哉,以狐捕狗乎,以狗捕狐乎。”“军者有进止而无奇正”。即是这方面的典型言论。
四、强调刚毅是战争中制胜的根本条件。本书认为,刚毅精神是日本民族的根本。只有具有这种刚毅的精神,日本民族才能获取战争的胜利。因为“天以刚毅不倾,地以刚毅不堕,神以刚毅不灭,仙以刚毅不死。”“一心与一气,兵胜之大根乎。”
五、揭示用兵规律和原则。本书根据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和战争经验,总结了用兵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用兵原则,如遵循规律者胜,违背规律者败;用兵之本在于杜绝祸患;用兵不可优柔寡断,战贵在灵活机动;弱能胜强,寡能敌众,单兵不可冒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各个击破;等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虽然反映了日本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一些战争规律和作战原则,但对中国古代兵学名著的看法却是错误的,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和很大的片面性,这是我们阅读时应当注意的。
本书在日本历史上流传极广,各家著述纷纷引用。最近实松让著《海军大学教育》一书也在附录中将其全文收录,尤便于读者利用。
原文序
斗战全经者本朝兵家之蕴奥我家之古书也。先鬼先神智胜阴胜阳机不在于此书者不能也。故奥羽之逆乱察田鸿乱行伏贼鹤冈之灾变考社鸠忽堕刺客。于爰岁月旧蠹鼠交噛失其传不知何人作述。或曰太祖宰相维时卿作。或曰太宰帅匡房卿书也。今不可考矣。观之不在登龙脱鼎湖化鹏翥南溟者不能为矣。不然则鹿门隠谷城之老所记乎。盛金凾而可藏帝室幸脱而在人间。豫自幼至老手不舍巻。虽然未晓玄妙。传焉无人识之无人。天寿已欲尽。故效鲁论而藏于壁中拟阴符欲置于石室。天机秀发而后世须有其人而识而巳。窃誓于神明期此书之不朽也。
大江某顿首
内部
第一章万物根源
我武者在天地初而一气两天地。若雏割卵。故我道者万物根元百家权与也。
第二章轮翼二而谛
此为一彼为二何以谕轮与翼。奈何者固蔕载萃。信哉。天祖先以琼锋造磤驭矣。
第三章彻心化骨
因心因气者未也。不因心不因气者未也。知不有知虑不有虑窃识而化骨。化骨识矣。
第四章金土为宝
金知为金矣。土知为土。则金为为金矣。土为为土矣。爰知天地之道纯一为宝矣。
第五章天地神仙刚毅
天以刚毅不倾。地以刚毅不堕。神以刚毅不灭。仙以刚毅不死。
第六章在胎実骨
在胎而骨先成在死而骨先残。天翁与地老以强为根。故李真人曰实其骨矣。
第七章风霜有断
有风拂黄霜萎苍。日南而无暖。仰观造化有断。知吾武在中也。
第八章汉诡倭真
汉文有诡谲。倭教说真锐。诡哉诡。锐哉锐。以狐捕狗乎以狗捕狐乎。
第九章兵道能戦
兵道者能战而巳。
第十章中庸保养
先学仁乎。先学智乎。先学勇乎。壮年问道者失南北矣。先呑水乎。先求食乎。先取枕乎。百里而疲者奈彼是矣。
第十一章三眼六指
眼虽崇明岂愿三眼。指虽为用岂为六指。善亦善者却非兵胜之术。
第十二章忘死生说死生
说死说生不辨死与生。而忘死与生说死与生之地。
第十三章孙子惧字
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
第十四章亡容存気
气者得容生亡容存。草枯犹愈疾。四体未破而心先衰者非天地之则也。
第十五章鱼有鳍蟹有足
鱼有鳍蟹有足。倶在洋。曾以鳍为得乎。以足为得乎。
第十六章五根神圣
物之为根者五矣。曰阴阳。曰五行。曰天地。曰人伦。曰死生。故见其初之始者为神。神而为众人舌者为圣。
第十七章有进止无奇正
军者有进止而无奇正矣。
第十八章用棱
兵者用棱。
第十九章儒术死
儒术死谋略逃。见贞妇成石未见谋士残骨。
第二十章有胆无踵
将有胆而军无踵者善也。
第二十一章蝮蛇生毒
先得翼乎。先得足乎。先得觜乎。无觜者难全命。无翼者难遁缔。无足者难求食。呜呼奈何乎我是。却生蝮蛇毒矣。
第二十二章万物用舍
疑则天地皆疑。不疑则万物皆不疑。唯随四体存没而有万物用与舍矣。
第二十三章吴起说常
吴起书六篇庶几说于常。
第二十四章内臣外臣
内臣为黄金不行外臣为犹豫不功。
第二十五章草木惧霜
草木者惧霜而不惧雪矣。知惧威而不惧罚矣。
第二十六章无足一気
视蛇捕蜈多足不若乎无足矣。一心与一气兵胜之大根乎。
第二十七章倍取倍舍
可取倍可取。可舍倍可舍。鸱顾狐疑者智者不依。
第二十八章太阳之精
木火石火水亦火。五贼倶有火。火者太阳精元神锐也。故守而不坚战而见屈困而降者不在五行英气也。
第二十九章食足仁行
食而万事足胜而仁义行。
第三十章小虫有毒
小虫之有毒天之性欤。以小势讨大敌者亦然乎。
第三十一章人智出鬼智上
鬼智亦智也。人智亦智也。鬼智出人智上。有无人智出鬼智上乎。
第三十二章舍疑益权
战国主者舍疑在益权矣。
第三十三章怀指动舌
在手勿怀指。在口勿动舌。怀与动者将有灾心者虎而为羊。
第三十四章変常怪物
知变为常怪为物与造化若合梦矣。
第三十五章胎子有胞
胎子以有胞识造化护身也。
第三十六章瓢生葛
瓢生葛毒有蝮芥子入须弥。天地之性岂谓少乎岂。
第三十七章先断脚下蛇
先断脚下虵而重可制山中虎。
第三十八章玉珠炎火
玉珠湿润者知乎。影在中。故智者可顾。炎火光明者勇乎。影在外。故勇者可进。是阴阳自然乎。以自然不为至道至道亦何谓乎。
第三十九章鼓头刃先
鼓头无仁义刃先无常理。
第四十章得体得用
得体得用者成得用得体者变。先刚学兵者为胜主学兵志刚者为败将。
第四十一章龟学鸿
龟学鸿万年终不成。螺祝子一朝能化。得与不得者夫天乎。
第四十二章腾龙登鲤
龙腾大虚者势也。鲤登龙门者力也。
第四十三章单兵讨毒尾
单兵急擒者讨毒尾矣。
第四十四章离弦讨众
箭离弦者讨众之善欤。
第四十五章蜋臂帆楫
知所以轮为轮则蜋臂可伸。不知所以轮为轮则蜋臂可折。然则智初而勇为终乎。昔人有作船者。或问曰作帆后作楫乎作楫后作帆乎。舟工掷凿曰子奚得为渡洋海人乎。
第四十六章飞蛰二岐
虫而飞解飞乎。蝉而知蛰乎。一物为二岐得彼无是得是无彼。
第四十七章人张神气鬼恐
人张神气则胜鬼张神气则恐。
第四十八章甲鳞角牙
生水有甲有鳞。守者以固。生山者有角有牙。战者以利。
第四十九章放矢饮羽
掷石击众者力也。放矢饮羽者术也。术却胜力矣。虽然兵术如草鞋。其足健而可着。岂为跛者所用乎。
第五十章威勇知
化为龙致云雨乎。化为虎惧百兽乎。化为狐为妖怪乎。为龙者威也。为虎者勇也。为狐者知也。威不久。勇易缺知无实。故古人不赖威不赖勇不赖知也。
第五十一章斗向背磁指子
斗向背磁指子者天道乎。
第五十二章兵本杜祸
兵本在杜祸患矣。
第五十三章神妙不堕虚无
用兵神妙不堕虚无也。
跋
应仁逆乱天下古书尽为乌有江家斗战经一部幸哉脱其纲矣。昔狼秦火圮上一编仅存。同时可语。江帅圣灵将护此书乎。江帅之远裔大江元纲授之出羽守武元。曰兵家极秘品品在此书。熟读永久而自然可脱关矣。武元亦曰此书不可传矣。非圣非智可为奈何矣。夫以古今之兵书视专在奇正权谲。此书不在奇不在正不在权不在谲。与天地同于理与阴阳合于化。说来却而在天地阴阳初。信其作圣而神者也。于我国崆峒天机书灵严握奇文也。
江家兵学之正统真人正丰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