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arbin Institute of Sports
哈尔滨体育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毗邻高新技术开发区。
学院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76.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有标准的塑胶跑道田径馆、田径场、以及球类馆、体操馆、武术馆、乒乓球馆、健美操馆、网球场、轮滑球场、速滑、花样、冰球场、冰壶馆等室内外体育场馆20余个;新世纪初落成的万米教学大楼中设有现代化的电教、计算机中心,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中心、语音中心;院培训中心大楼集客房、餐饮、娱乐为一体,室内设施配套齐全,多次完成国家及省各类赛事、会议的接待任务。
学院1999年投资建设的帽儿山冰雪教学基地,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冰雪教学训练基地,几年来,该基地培养滑雪专业人才4000余人, 在参加全省和全国滑雪比赛中多次获得冠、亚军的骄人成绩。除保证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滑雪教练员;多次承办各种会议,并成为培养我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和全民健身指导员的主要场所。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我省滑雪业的飞速发展,原有的雪场已满足不了教学和训练的需要。2004年在距原有基地9公里处又投资2500万元新建了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山滑雪场。该雪场建有长1500米、宽50米、平均坡度18度的高山滑雪雪道一条,配有全国最先进的1300米长双人吊椅式索道一条,每小时可运送850人;还有350米长拖牵式索道一条。更为可观的是4000平方米的雪具大厅宽敞明亮,造型美观,设施先进齐全,可同时供200人休息和食宿。雪场购置的进口造雪设备有力地保障雪场的正常运转。
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冰雪教学训练基地历经四年的发展建设,现占地面积已达2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共有大小雪场三个,雪道4条,吊椅式、拖牵式索道5条,有冰雪教学培训楼一栋,别墅式用房10栋,并建有室内网球馆、健身房和室外速滑场、篮排球场等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1000人滑雪,500人食宿。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社会体育系、冰雪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科学研究部、公共教学部和附属竞技体校(中专);设有成人教育部、现代化教育中心和研究生办;设有1个包含冰雪运动、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等三个研究所在内的科研中心;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课程;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冰雪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6个本科专业和滑雪、网球、体育舞蹈、体育经营管理、体育英语等5个专业方向。
全院在籍学生5000余名。教职工4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79人,讲师4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国际级裁判10名、国家级裁判26名。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学院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与提高,现有30余名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院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门类发展的新格局。多次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几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4项。其中,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其它奖19项。在国内外公开刊发论文1360篇。
学院运动训练特色鲜明、成绩突出。为国家培养出了花样滑冰双人滑世界冠军申雪、赵宏博,世界杯女子500米速滑冠军王曼丽,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全国冠军郭正新等冰上项目的顶尖选手,以及蝉联两届残奥会男子跳高F42冠军侯斌等;学院组建的男、女子轮滑球队,曾先后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了亚洲和世界轮滑锦标赛,均取得了冠亚军的好成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
学院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现与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一些院校建立了正式校际关系,并与美国、奥地利、韩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了专家互访和互派学者讲学活动。
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坚持以优势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和科研为工作核心和重点,实施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战略,高起点、高水平的定位学院发展方向,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教学质量和管理。全员师生员工恪守团结、文明、拼搏、创新的校训,正通过不懈地努力,向国内同类院校一流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