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麦9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CNA003409E)

河南漯河市农科院超级小麦育种最新成果

国家黄淮麦区2008年小麦生产试验第一名

高产.稳产.优质.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

漯麦九号品种来源:

原名:漯麦9908,由漯河农科院最新选育,组合位周麦13X百农6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超高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7天,生育期与温麦6号相当,幼苗越冬半直立,苗期长势强,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居高77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有蜡质,抗到性强,期叶宽短上举,穗层厚,纺锤型,穗大,码密,结实性好,不孕小穗少,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籽粒白.半角质.饱满度好.千粒重高,一般亩成穗35—40万,穗粒数38—40粒,千粒重46—48克。

品种抗性:

该品种高抗倒伏,抗寒,抗干热风,中抗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

产量水平:

2006年参加河南省区试,比对照温麦6号(豫麦49)增产4.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江苏淮海农场最高亩产697公斤。2007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35.2公斤,比温麦6号增产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南董村百亩丰产方6月4日精小麦专家组实打验收,亩产658.1公斤。2008年河南省生产试验,10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534.2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7.3%,居第二位。2008年国家黄淮麦区生产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平均亩产537.8公斤,比新麦18增产7.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栽培要点:

适应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相同类型区种植,适播期10月8—20日,播量每亩8—10公斤,晚播应加大播量,应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配比,拔节期期补施肥料提高成穗率,做好春季纹枯病防治和“一喷三防”工作,喷施叶面肥,增加粒重夺丰收。

倒伏减产之后敬请关注漯麦9号

06-07年度孟州城伯南董村23户群众示范种植漯麦9号(漯9908)小麦新品种120亩,所有种植户普遍认为该品种春冬无冻害,白粉病找不到,大风大雨刮不倒,五月中旬敢浇麦,穗大籽饱产量高,产量一般1200斤,高产1330斤,比其他品种每亩多打200斤,一致要求下年扩大种植面积。

育种人宋晓霞讲:漯麦9号品种组合母本为高产品种周麦13,父本为优质.多抗百农64,由于亲本来源广,基因丰富,突破了现有主导推广品种的范畴,为该品种丰产,优质,多抗,广适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小麦专家李建国讲:漯麦9号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强,分蘖中等,穗大粒多,成穗数适中,千粒重较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高抗倒伏,丰产性好,高肥力地可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

省小麦验收意见:

根据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的申请,河南省科学院技术厅农村处按照《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实施管理细则》,于2007年6月4日邀请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业厅,河南农业大学,焦作市农业局组成小麦专家组对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在焦作孟州市城伯镇南董村种植的漯麦9号(漯9908)小麦品种百亩丰产方的产量进行实打验收。产量结果是:平均亩产658.1公斤。

专家组组长:赵德芳(原河南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

专家组副组长:尹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

国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

国审麦2008007

豫审麦200800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