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桥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况杨村桥镇是中国大棚草莓之乡,浙江省星火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新农村乡镇。位于杭州西部,建德市东端,东临乾潭镇,西连下涯镇,距“人间天堂”杭州110公里,地处名城杭州—胜地千岛湖—古镇梅城交汇处。全镇地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86698亩,山林面积170299亩,其中林地面积152211亩,林木22384立方米;竹林面积4093亩,经济林面积16814亩,森林覆盖率达81.2%。下辖:绪塘、梓溪、王谢、花桥、西源、官路、杨村桥、上山、路边、岭脚、里何、樟头、黄盛、徐洪、清溪、长宁、徐坑、溪边、沈家、塘蛟、隐将、毛山,共计22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个居民委员会。至2006年底,镇总人口为19697人,农户数为5649户,其中非农业人口691人。其中,隐将行政村由隐将、汪家、七岭脚、高坞等自然村组成,隐将村在众多香客的捐助下,修建了明昌庙(供奉神医三太子)、安宁殿、将军寺。[1]

历史沿革杨村桥镇历史悠久,据记载,南宋淳熙年间即为龙山乡。据传说,在元代,有一杨姓人家居住在本地时,在镇西侧(现商贸街)建一桥,名杨村桥。后人村以桥为名、镇以村为名,现为杨村桥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1949年5月5日,杨村桥镇解放后,现辖地有多个乡、公社撤、并多次。并未影响杨村桥镇政府所在地的变址。1983年12月撤社建乡,成立杨村桥乡人民政府。1986年经上级批准,成立杨村桥镇政府。1992年4月乡镇撤、扩、并原长宁乡并入杨村桥镇,成立杨村桥镇人民政府,将原长宁乡辖区归属杨村桥镇管理。长宁乡原所在地离杨村桥镇9公里,现隐将村离杨村桥镇11公里。[2]

地理位置本镇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320国道横贯全镇,新建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通往金、衢、江西,杨村桥距铁路-新安江站极为便利,距萧山国际机场120公里,水路可通富春江、兰江、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2]

自然条件杨村桥镇北面以山区为主,最高的山为长宁村红狮岩山,海拔942.4米。地形北高南低,东西通平,属低山丘陵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气候温暖,水、土、光、气、热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总积温为6180℃,年平均降水量为1450毫升,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54天。地表径流年平均深度为700毫米,径流量为9650立方米。土地肥沃,适应种植粮食、草莓、白梨、茶叶等农作物。[2]

经济发展杨村桥效益农业在建德市名列前茅。始终坚持走效益农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科技化发展道路,主动引入市场理念,依靠科学技术,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首创了“千斤粮 ”、“万元田”,种植模式从单一的“草莓—稻”,形成了“草莓—瓜果、草莓—蔬菜”模式,形成了粮、草莓、白梨、网纹瓜、畜禽、茶叶六大主业品种经济发展的格局。1978年,人口13639人,人均收入为104元,农业总产值2263025元;1992年长宁乡并入杨村桥后,总人口为17562人,人均收入达到1877元,总产值21045万元。1998年后,农业经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效益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到2001年,全镇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到8000亩,占全镇大田面积的80%。草莓种植面积4000亩,草莓繁育苗1500亩,白梨新品种改良基地2300亩,无公害茶叶4242亩,花卉苗木1000亩。养殖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养殖大户从2001年的38户发展到2004年500户,其中蛋鸡养殖大户(饲养蛋鸡2000羽以上)的有48户,全镇总养殖蛋鸡77万羽;肉猪养殖100头以上的农户20户。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840元。

杨村桥是贡品严州白梨的原产地,种植面积为334.5公顷,品种有“杭青”、“圆黄”、“翠冠”,为主要品种。注册有“金绪塘”牌蜜梨,其果型大、肉质白,松软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2004年总产值为250万元,为农业收入的一大经济来源。2003年,在浙江大学专家的支持下,网纹瓜种植在黄盛村取得成功。草莓套种网纹瓜,每亩可增益4000元以上。

杨村桥是中国大棚草莓之乡,至2006年底,种植面积达267公顷。率先从日本引进大棚草莓种植技术,由原来的苗木消毒转化为土壤消毒。种植的“丰香”、“章姬”、“红颊”等品种,远销北京、广东、青岛、南京等地。2004年总产值为2400万元。1994年12月13日,温家宝同志到杨村桥视察大棚草莓种植,并给予高度评价。现杨村桥镇已形成草莓现采、现尝、销售一条龙,草莓活动、草莓文化正在逐渐发扬广大。

近年来,杨村桥镇大力实施“农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环境优镇”战略。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呈现新的面貌。至2006年底,全镇已有各类企业411家,其中小型工业企业120家,规模企业21家。2006年工业总产值101830万元,其中韵博家纺和国茂饲料两家企业产值都超亿元,为建德市重点工业企业。已经形成以针织服装、饲料加工、五金电器、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工业功能区建设日益完善,正在逐步为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发挥主战场作用。已开发建设400余亩,随着马目大桥的建设,绪塘作为“杨涯高科技工业区”的核心地位突出,为工业发展留有良好平台空间。杨村桥集镇不断变大、变高、变美,街道宽敞,商铺林立,居民安居乐业,曾经名声在外的“吃在杨村桥”的餐饮业逐渐兴起,正吸引着四方来客。[1]

全镇“十小”行业共有234家,主要集中在杨村桥集镇上。其中食品加工小作坊2家,小食杂店136家,小餐饮42家,小药店2家,小诊所11家,小农资18家,小菜场1家,小音像2家,小网吧1家,小美容美发11家。小食杂店和小餐饮店占了行业总数的76%。小小火烧饼较为有名,有辣的和不辣的二种风味,每斤约9元。

风俗民情吃千层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新谷登场,家家户户吃“千层糕”和祭祀“五谷神”。“千层糕”的做法是把新米浸泡在稻草灰水中,大米浸胀后磨成米浆,用蒸发糕方法把米浆一层蒸熟后再浇一层,数层蒸熟即成。全家人都必须吃,意在一年高一年。傍晚男主人在大路边或田边焚香、点烛和烧纸钱,摆上“千层糕”,祈祷“五谷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中国成立后,祭祀“五谷神”之俗随破除迷信已不复存在,而吃“千层糕”之风仍存。[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