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园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一座古楼,名曰“松园楼”。

松园楼又叫船铺楼,坐落在八甲圩附近的船铺村。该楼背北向南,前面为八甲白水河,五十年代以前设船步码头。

松园楼高相当于今天的六层楼,宽相当于农村宅居一连五间排过,深为4丈多。楼四角有连在一起的附楼,前后突出有1米多,左右楼突出3米多。楼四面密布炮眼,用于防匪劫。一有匪警,全村人均走避于此。楼的四边墙壁绘有山水花鸟画,五彩缤纷。楼内有瓦木结构,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楼的前面建有青砖大屋,亦塑花绣彩,整个松园占地四亩多,外圆内方大门楼向南,花岗岩石砌梯步级直落河步码头,壮丽堂皇,为八甲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赏古寻墨的好去处。

据吴氏族谱记载,吴的祖公迁来阳春的叫吴刚一,属渤海郡延陵堂人,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从福建上杭迁入阳春八甲船铺定居,开发了村前的近百亩良田,并利用村前河步码头和古驿道的交通便利,门前河步码头泊船,船来人往的有利条件,亦农亦商,生意兴隆,积蓄了一点钱财。乾隆四年(1740年),由吴刚一十世孙吴尚澄开松园寨,构造公祠宇,至八年,奉公祀焉。据说建楼用的大青砖,为保证质量,每人每天用手工磨三块,可见其建楼工艺之精严。建起了这名噪四方的船铺楼,开旅馆、文馆,设茶道,迎宾接客、施茶施粥,教育后人,使船铺楼明传四方。

道光三年(1823年),吴川林召棠上京考试路过此地投宿。十二世纪吴昭念秀才为人正直,重士尊师,轻财好义。吴秀才与他攀谈世事,唱酬诗文,虽属初见,亦感情甚笃。当他得知林召棠上京考试粮饷不足时,便主动解囊,借他500两白银作为路资,林感受甚深,结为知交。

林召棠当年进京考试,独占鳌头,钦点状元。吴昭念得知,异常欢喜,两人书信常来往。十二年(1835年)后,林状元从京城返家,特地探访酬谢吴昭念,并还回银子。看他建好的船步楼甚是辉煌,当即为其主楼题“松园楼”三字,又为其门楼题“松园屯”三字。

松园楼由于得林召棠状元题字,一举盛名,四方文武官员。文人雅士观络绎不绝,直至民国时期游者亦众。沧桑巨变,而今松园楼年久失修,楼内木板已腐,瓦木崩,墙壁榕树寄生,壁画斑驳。唯林状元题字,仍高悬于壁,依稀可辨。残存门楼也于2003年8月被台风吹塌,“松园屯”三字的门牌断为三块。历史古迹松园楼,有待于维修和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