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反抗期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个性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反抗心理(即逆反心理)活动的时期。孩子长到3岁,身体状况,日常言行完全脱离了婴儿状态,表现出幼儿的特征,智力明显地发展了,身心两方面进一步的成熟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时期是孩子走向个性人生的起点,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喜欢搞独立,愿意自作主张。因此,他们总是想要主动的行动,并喜欢不断地玩些新花样。另外,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创造新的东西,总想一试身手,看到有机会时便迅速采取行动。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总和家长的想法发生冲突,跟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手段违反了儿童的天性也不无关系。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孩子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不知道儿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过早定向,强制孩子过早地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动辄打骂孩子,或罚站、罚跑,甚至把孩子逐之门外。他们常常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的行动,动不动就说“不行”“危险”。儿童失去了表现的机会,精力无处发泄,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了摆脱这种压抑,只有反抗了。例如,有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因为天气冷,大人怕他着凉,就帮他扣好扣子,孩子因此不高兴了,一定要脱下来自己重新穿上,否则就哭闹不休。面对孩子的这种“反抗”,有的家长采用“硬碰硬”的办法,喋喋不休地斥责孩子,甚至打骂、体罚孩子。这样只会使孩子从不自觉,无意识的反抗,发展成为有意识的与家长对抗,故意与家长对着干。
好奇心 偏见 孩子有时由于好奇,偏见也能引起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对某件东西或某件事情产生好奇,就激发了探索的欲望,对任何事情都想弄个究竟:如果孩子讨厌某个人,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