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正在研制VCS主机的Atari,向华纳通信寻求援助(实际上就是收购),由于这桩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华纳不得不小心应对.看起来,Nolan Bushnell似乎成了此次交易中的赢家.
在接下来几年里,Atari逐步发展壮大,从一家专门仿冒别人产品的公司,成功转型为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游戏厂商.这主要应该归功于70年代末涌入的一批新鲜血液,尤其是<小行星>与<Centipede>的设计师Ed Logg.然而,纵使Atari再如何努力,最终也没能抗过1984年大灾难.
已察觉到游戏业不祥之兆的华纳,甩卖了Atari电脑与家用游戏部门,Tramiel趁机买下了它,并将其更名为Atari Corporation.从此,Atari一蹶不振.在遭遇Lynx与Jaguar的接连失败后,Atari彻底SBL.现在,Atari这个名号为Infogrames所有.
不过,Atari的街机部门Atari Games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华纳牢牢抓在手中——毕竟这是Atari最具创意的部分.在转卖电脑及家用游戏部门一年后,Ed Logg开发了一款四人动作冒险街机游戏<Gauntlet>.整个80年代,Atari一直保持着高品质的产出:<Marble Madness>,<I Robot>,<Paperboy>,<Rampart>,<The Road Blasters>,<Xybots>,<Klax>,最早的街机版<俄罗斯方块>,以及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多边形赛车游戏<Hard Drivin'>和<Race Drivin'>.
80年代,Atari甚至试图挑战任天堂,它采用别人对付它的方法来对付任天堂,生产起最早的NES非授权卡带.为了避嫌,Atari还专门启用了一个别号Tengen. Atari Games为NES移植了大批街机流行作,还拉到了Namco,Takara这样的一流伙伴.
然而,这一举措,即是任版<俄罗斯方块>惨败的根源,也是Atari Games灾难的开始.它与任天堂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结果耗尽了公司所有的元气,从此,Atari再也没有从这场消耗战中恢复过来.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在有着"俄罗斯方块年"之称的1989年,时代生活公司(Time-Life)买断了华纳,建立了当代最早的传媒巨头.而Atari在历经了多道转手之后,竟落到了昔日对头Midway手中.为了避免与另一个"Atari"产生混淆,Midway将Atari Games更名为"Midway Games West"(当然,只改了几年).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它居然完好无损地活到了2003年,在此期间,它为Midway贡献了一大批高利润的街机游戏.
当Midway于2001年从街机市场撤退后,Atari Games开始专心于家用游戏的开发,可这次却遭遇了惨败,销量一塌糊涂.于是在2003年2月的一个寒天,公司所有的员工,在没有得到任何警告的前提下,被告知不用再来公司上班了.只不过没多久,不少小有名气的设计人又因他们的个人效应被请了回去.总之,这次关门终结了有着31年历史的Atari——尽管Midway后来发行的无数怀旧精选集依然把Atari的作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好像那是它自己的财宝似的.
从游戏业的霸主到被一分为二,Atari的命运注定了不测!Atari Games只是喂饱了无耻盗用他人名号的Midway,而Atari Corporation与Infogrames更是毫不合拍.
如此,我们也许永远也看不到Ed Logg或Bob Flunagan等人的精品回顾展——当然,除了用模拟器!
Atari性能介绍
CPU:8-bit的6507,主频1.2MHz
RAM/ROM:16KB
分辨率:160x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