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震 (1881--1949)中将。又名锡贞,字雨辰,四川简阳人。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校、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曾任四川省广元县税捐局局长,1920年8月任四川省剑阁县知事,1923年任四川省渠县县长,1924年任川陕边防军3团1营营长,1925年春任绥定城防司令,1926年5月升任川陕边防军3团团长,1930年任川陕边防军第3路司令兼万源县县长,1933年1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3军1师师长,1935年6月任第44军1师师长,1936年任第44军150师中将师长,抗战爆发后出川参加抗战,1938年9月任第67军副军长,10月任第44军军长,1940年11月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3月调任第3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6月任第7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退役在成都闲居,1948年4月任简阳县地方民众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11月参与组织反共救国军, 11月30日在成都服毒自杀。
廖震的抗日之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廖震对东北沦陷表示关注,也虑及国家民族前途。“风景河山犹昨日,忽闻关外阵云翻”。他每日召开抗日救亡示威大会,集合所部在北门操场讲演:“田土沦丧,民族危亡,杀我同胞,焉能坐视。”廖震还组织编印反日特刊《新生命社》,专载反日论说,消息。
1938年3月,廖震任44军军长。5月29日集团军出川,守卫湖北,受第五战区指挥。
廖震先后在宿松、黄梅,广济一线与日军对峙。10月廖震率一旅在毛山湖一线伏击,打死日军七八百人,活捉14人。中旬 ,第五战区长官部下令撤退,但并未通知29集团军。29集团军所部各自突围。廖震等人辗转到达当阳29军办事处时,已状如乞丐。
1938年10月底,44军沿襄河两岸守备。此后在大洪山附近的京(山)钟(详),沿河布防。其间廖震在一个山洞部近被日军包围。他对部下付成山说:“我不愿成为日本人的俘虏。他们如果抓到了我,会拿我去做宣传,说抓到了一个国民党的中将,这样会影响大家的抗日情绪。”然后,廖震欲举枪自杀。这时,另外一个部下带着一个当地的老乡来了,说有一条小路。廖震等人遂脱险。
1939年冬,廖震奉命率44军在大洪山对日寇开展“冬季攻势”,延滞了日军侵略的脚步。
1940年5月,44军退守大洪山。
5月16日,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廖震率所部67军161师增援,与日军遭遇后败退大洪山。又与日军激占数日。双方伤亡惨 重,日军退出大洪山。
守备大洪山期间,29集团军改编,廖震升任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1年底,29集团军开赴河南内乡整顿。
1942年3月初,29集团军调往 湖南桃源集结。受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其后又参加数次战役。
廖震在抗日战争中,受伤数次,胸膛有一颗子弹终生未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