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司马光)
注释哂(shěn)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语文八年级评价一: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做、当)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5)轻徭薄赋:轻(减轻)
(6)安用重法邪:安 (何必)
二: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三: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四:课文:《大道之行也》
“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课文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课文中:外户而不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