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孙星阁

孙星阁(1897——1996)学名维垭,字先坚,号十万山人。是画坛中享年最高的寿星,又由于他身怀诗、书、画三绝,由此人称他为星翁、画翁、诗翁、书翁。

孙星阁于1897年生于广东揭阳榕城镇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孙树梅先生,精医术,喜爱书画,家藏不少名人字画及古籍。对子严教。孙星阁幼时每天清晨起床后得临字帖一百字。又常向乡贤举人进士学习经史、文艺、书画,为后来成就打下基础。1920年考进上海南方大学,潜心研究周秦诸子之学。后转入国民大学文学系,又受委任艺术主任,很得校长章太炎的器重。他撰有《先贤论性》一书,由章太炎作序说:“山人论性,博古通今,说之灵机,独有所树。”后来,章太炎在为孙星阁星翁题梅花册时又说:“十万山人孙星阁,从余游五年,学画周秦诸子,殊有心得,编成先贤论性纲要一部,人性述略一篇,名著也。”当时潮阳县峡山镇人周勤豪留日回国后,将在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东方艺术专门学校扩大,搬至善钟路(今常熟路)蒲石路(今长乐路)口一座洋房内,改办为上海艺术大学,周勤豪任校长,其夫人叫刘慕慈,是刘海粟的姊姊。来校上课的有不少社会名流。关良与周勤豪是同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他俩商量后,由关良出面请郭沫若及创造社不少成员也来校上课。孙星阁星翁当时以同乡朋友常到上海艺术大学和同仁切磋画艺,认识了不少上海画坛名人。1923年他与林屋山人、刘豁公、徐枕亚、梅花馆主、袁寒云等常聚集在《心声》杂志社交流谈艺。1924年,他与于右任、马企周、任堇权、谭泽闿、吕选青、洪畿等人组织艺苑画社,随后又与查烟谷、叶伯皋、田亘、孙雪泥等组织良友画报。《心声》杂志,海上书局出版之艺苑画集,古今名人书画集都先后刊登其作品,一时名声日上。抗战时期他曾回乡开画展,义卖救赈难民。1948年他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办画展,为陈树人、吴道镕、高剑父等名流赞誉,后与高剑父成莫逆之交。高剑父后说:“三十载交原不薄,爱君平淡见精神。天寒岁暮传之益,难得千秋澈雪人。”1955年他应邀到南洋开画展,轰动一时,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住了一年多。1956年他曾在狮城惠安公会举行告别画展后返香港。1967年他于香港大会堂举办大画展盛极一时,1977年又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为期四天画展,当时已是81岁高龄的人了。当时香港报刊都介绍其画展情况及作品。其作品专著有《宋元明书画真伪考》《画学入门》《星阁山水画》《十万山人题画诗草》《十万山人梅花诗三百草帖》《十万山人书画选》《离骚画集》《潇湘画集》《笋子年谱考》《先贤论性纲要》等等。

孙星阁的诗、书,画在海外享有很高声誉,名家评他的画;“其深似黄宾虹,其放似齐白石,其点似米元章,其笔似王叔明,其幽似石溪,其远似石涛,虽然有似与似,至于不似,则为山人所独至,非恒人所可窥抚者矣。”他的画以花卉山水为主。山水则是巨擘。他喜游名山大川,所画多是生平游历山川胜景。胸中壑宽,沉思落笔泻,神奇意深云水苍茫,山川无穷,自成一家。一名人赠诗曰:“口落行人尽,天空归鸟稀。片帆停不得,犹独暮云飞。”他一生爱山水,也擅画山水。他号十万山人也是爱山水而取名的。广东钦县西北200里,颠连400余峰,叫十万大山。他夙愿将十万大山收入画中,故取号十万山人。他的代表作《万壑岚烟图》《山高水长图》画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张大千的哥哥张善孖题曰:“山人笔下何淋漓,大山小石无不宜。貌不求似神得之,优入石涛与石溪。一时名士多嗟咨,我非襄阳敢晶题。为君敬诵杜陵诗,文章得失才心知。“于右任在题其《十万山人集》曰:“星阁子好山水,游览名山大川、而悉收之于画,乃影印一集以问世,其笔情之潇洒,襟怀之高旷,法在八大、石涛之间,可以入作者之林矣。”楼辛壶赞曰:“十万山人百万图,生平爱作笔头奴。登临搜尽山川美,自写云戕自嬉娱。”真是一纸画尽十万山啊!

孙星阁星翁还擅长画梅、兰、竹。章太炎题其梅花册说:“近作梅花集嘱题,写梅以花冠和尚为开山祖,现世不见。宋代写梅为四君子之一,元代写梅尤盛,盖梅花其品至清,多出高人逸士之作。余不能画,不知君之写梅所宗,此集用笔得梅之古峭,深契于篆,为书为画,当成名作,不待吾文,世有知音。”徐枕亚评其梅说:“江梅花发正阳春,十万山人梅化身。”郁达夫谢十万山人赠梅花画特赋诗云:“十年不见山人面,寄得梅花来故人。梦里不知春色相,图中犹见老精神。笔花数点开天地,不影一枝净无尘。子固补之多应俗,梅花君是旧前身。”他自己也说画梅者,爱其清丽潇洒,霜姿傲骨也。因此名人评其画梅是“山人写梅,冰雪精神,金玉气骨,与梅合德,画梅圣手”。 孙星翁喜兰之孤高幽雅清香。他自己说:“我画兰六十年,植兰数十年”,又见他爱兰之深也。他的《空山雨后幽香图》,画出空山新雨后,兰秀幽香的新貌。公孙长子赞其画兰图:“南朝风格兰成笔,一色旂旗十万山。”白龙山人王震誉他的兰画为“天下第一兰家”。孙星翁爱竹之气节傲立,他画的竹从形象表现出竹的性格,表现出他本人对竹的形象有一种精神寄托的艺术感染力,正象他自己所说:“我画竹,不求逸,只求我心中有竹。”这种竹,画中有他艺术诗意的更深的意境。

孙星翁的诗如画,诗如《雪夜寻梅诗》:“霏霏雨雪玉遥岑,寒夜闻香何处寻,思见美人犹未见,一潭清影水云深。”读了叫人见傲霜冻雪的梅迎雨雪盛开,她的性格亭亭玉立倒映在清潭之中,又美又秀,可爱可敬。

孙星翁的书法造诣很深,苏世杰在为他《十万山人梅花草诗三百草帖》序中,从书法角度高度评价他的成就。苏说:“如铁如钢,若戟若戈,宝剑横磨气不可当,其奇其妙,变化无穷,静如古树缠藤,动则龙蛇竟笔,与张颠、孙过庭、怀素、黄山谷、米南宫各树一峰。”日本政治家、文学家犬养毅曾评他诗、书、画三绝说:“诗人一代书兼画,三绝风流笔有花,落墨蔽天摇五岳,种梅移月是仙家。”

星翁、诗翁、书翁、画翁十万山人孙星阁,一辈子在艺术及艺海上的奋斗结出丰硕的果实,尤其是他画坛的成就,正如方乃斌赞誉他:“三绝奇才,千秋不朽,星阁云楼别有天。”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