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固始县方集

方集镇位于固始县南部山区,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38647人,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0个党支部,867名党员。2007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4.08亿元,财政收入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8元,居民储蓄额3.4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第15位,是固始县重点乡镇、信阳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文明村镇、中州名镇、国家级文明村镇。

历史悠久。据明嘉靖《固始县志》载:早在元、明时期,就已形成集市,明朝威武将军方胜及吴王杨行密就诞生于此。

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板栗、茶叶、桐籽、生漆等,全镇现有板栗林地1200公顷,茶园900公顷,桐籽树66公顷,年产板栗近200万公斤,茶叶40万公斤,桐籽60万公斤。新开发银杏、杜仲、黄柏、栀子、国槐等中药材600公顷,煤、铜、高磷土、大理石等矿藏极为丰富,年产原煤达10万吨。

交通条件发达。西宁铁路,沪陕高速公路,省道S339、204贯穿而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全镇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有限电视,电话交织与千家万户,移动网络全覆盖;集贸市场日益繁荣,是县城南部乡镇的商贸中心,商品集散地。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规模逐年扩大,现镇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以 “六城联创”为契机,对新老南信叶路两边进行硬化,新建农贸市场投入使用,新建水冲式公厕已即将投入使用,新购120盏路灯用于镇区亮化。三纵四横的城镇框架已经形成,下水道、绿化带、路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城镇各项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农业特色不断加强。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培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一户一业”,组建茶叶、板栗、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公司,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培植养殖小区。以养猪、养鸡、养鸭、养鱼为重点,培育养殖大户,支持成立养殖生产、批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开发公司,形成规模,产生集聚效应,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镇民营企业已发展到73家,个体工商户1300余户,从业人员7000余人,2007年全镇工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形成了以恒亿家具、黄氏木业为主的木器加工业,以龙进冲蛋鸡养殖园区、永晟养猪场为主的养殖业,以龙山精米厂、宜洲精米厂、鑫兴面粉加工厂为主的粮食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另外,河南杨山矿业有限公司、杨山明源实业公司、华瑞汽车内饰件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迅速,产值超过亿元。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坚持依法治镇、依法行政,长期坚持政务、村务公开;大力开展平安建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宣传铁路安全常识;积极配合全县的“严打”斗争及“两抢一盗”活动,深入学校、农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工商、税务、公安、金融、通讯、邮电、广播电视、电力等服务优良,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治安形势良好,是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 “六好”乡镇党委、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发展环境优越。以改进作风建设为突破,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对到方集投资的外商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一站式服务、领导联系制、检查审批制、检查零处罚制”, 创造了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

方集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小城镇开发上实现新跨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豫南名镇而奋斗!

巢湖市方集镇

方集乡位于巢湖市居巢区西北部,东临柘皋镇,西界尖山、浮槎山与肥东县毗邻,南北分别与庙岗乡、栏杆集镇接壤。烔炀——赵柳公路、合巢芜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该乡原来属于柘皋镇管辖,乡政府驻地方集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与庙岗乡合并,属于庙岗乡管辖。

境内属丘陵地带,岗垅起伏,地面高程海拔8—55米之间,西与肥东县以桴槎山脊分水岭为界。最高山为桴槎山,海拔418米。农作物中,粮食以稻、麦、豆、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棉花、红打瓜、经果为主。矿藏有磁铁矿、花岗岩、溶蚀灰岩、石英石等。浮槎山所出露的隐伏的基岩中,蕴藏有基岩裂隙水,有龙泉、乳泉等多处矿泉,地下水分布较广,储量较丰。

境内有方集和清涧两处老集镇。清涧集位于方集北部,柘皋至北山口古道路口。所在,有一条小溪,发源于浮槎山,长年流水,清澈见底,故名清水涧,是柘皋河的源头之一。集市形成较早,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北伐战争期间,街道用青石加以铺砌;民国期间,达到鼎盛,市场覆盖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可惜,方集和清涧两处老集镇已经毁废。

境内浮槎山,自古便是山水名胜,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留下《浮槎山水记》美文;当代楹联家方克撰有题《浮槎山合巢泉》二言联;“润物;宜人”。退休干部吴好生、方胜英夫妇,在这里建设了桃花源和九龙茶林协会,美化了巢湖源头之一梢子洼和南天门等景点。银山智人撰联:“方氏有胜英之美,吴某存好生之德”。巢湖市文联在这里建立了“巢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浮槎山桃花源文艺创作基地”。有文艺工作者吟道:“浮槎山上赏桃花,文艺采风踏翠霞。美味佳肴农家菜,名山胜水放光华。”

方集乡人物

李慰农, (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尔珍,今居巢方集郑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成为中共党员。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初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岛大康纱厂工人罢工,他联络其他纱厂声援。在罢工斗争高潮时期,他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罢工历时22天,并取得胜利。5月29日,日寇勾结军阀张宗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又发生“五卅惨案”。他即领导“沪青惨案后援会”,坚持斗争。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壮烈牺牲。

方克逸男,1953年5月生,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方集先子洼村人。诗人、楹联家、书法家,199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联坛十秀“人物。16岁始为建筑徒工,步入社会。由小学文化自学获得安徽大学毕业证书和全国自学成材荣誉证书。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在海内外发表各类文稿2000多件。以诗词联、序跋和书法见长。1990年编撰《世界动物趣闻》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91年在台湾《现代青年》杂志连载《中华历代名人巧对故事》,1992年主编《春联新编》由巢湖地区诗词楹联学会印出交流,1993年主编《巢湖传的传说》列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分卷刊印,1994年在马尼拉举办《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览会》,1995年”月;霞“一字联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1996 年访问菲律宾,被菲方授予“国际 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称号。1997年中国楹联报社编纂《联坛精英方克逸》一书,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书法作品多处发表、参展、收藏和镌刻名胜景点,1997年应邀参加了“20世纪韩9中书法家作品汉城展“和”巴西国际书画交流大展“活动。曾应聘为中国神墨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墨碑林、圣泉碑林、山谷碑林顾问,韩国大田研墨会顾问,世界书画家协会总会顾问和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委会(中方)秘书长,现任安徽省巢湖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马奇兵,方集小王庄人,原中央党校政治系主任 。

孙华:少将。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九龙人。原西藏军区区副司令员。

方少祥: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人。巢湖市人大主任。

杨平凡:安徽巢湖居巢方集斛塘人。贵州桐仁林业局长。

马贝禾:安徽巢湖居巢 集戴洼村人。福州东海舰队副军级干部。

秦楚: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秦垄村人。人民解放军四川某部师级干部。

葛瑞常:安徽巢湖居巢 方集小葛村人。巢湖政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