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华东漏芦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华东蓝剌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根。
【简介】
【原植物】
华东蓝刺头为多年生粗壮草本。根粗壮,木质化。茎直立,被白色绵毛。茎基部叶易凋落,残留的叶柄呈纤维状;叶互生,茎下部及中部叶长椭圆形,长5~18厘米,羽状深裂,裂片多为4对,卵状椭圆形,顶端有短剌,边缘具缘毛状细刺,表面深绿色,无毛或有绒毛,背面密生绒毛;茎上部叶渐小,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叶柄由下至上渐短,上部叶无柄。头状花序仅有1小花,由刺状外苞片和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内苞片组成总苞片,全部分离,多数头状花序在枝顶密集成复头状花序;花淡蓝色或白色,两性,管状,顶端5裂,裂片细长。瘦果长椭圆形,长7~10毫米,密生长柔毛,顶端具冠状冠毛。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采收加工】夏、秋采挖根部,除去泥土、须根及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的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棕色,常扭曲,根头较膨大,残留较长的茎,残留多数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其横断面纤维状,木质部有时腐烂呈黑色。气微,味微苦。以身干、体粗壮、坚实、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咸、苦,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排脓通乳。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痈疽,疮疡等症。常用量4.5~9克。
【附注】本品《药典》不收载,为华东地区习惯用药。据记载功效与漏芦(禹州漏芦)相同或相近
【功用】归胃经。清热解毒,排脓通乳。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痈疽,疮疡等症。常用量4.5~9克。
【性味】咸、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