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西凤酒荣获国际金奖,从此位列世界名酒之堂。1952年荣获“中国四大名酒”之荣誉,成为五千年泱泱华夏历史名酒之典范。
为了纪念西凤酒荣获巴拿马金奖,自1915年,凤翔酿酒老作坊每年存封数坛最优质纯凤香型原浆酒,以资纪念。此为西凤酒酿酒中的一大隐秘,并逐渐形成传统。1956,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西凤酒建厂,在继承民间老作坊这一悠久传统的同时,西凤酒厂更收集民间珍藏并每年以古老技艺人工酿制数十坛(大酒海储藏)。建国后几十年来,经数位调酒大师精心研制,上承西凤千年尊贵品质,下传西凤百年沧桑变迁,经久陈藏、历久弥臻,终成颠峰之作。2007年,为纪念这一百年荣耀和酿酒传统,西凤酒隆重推出盛世陈酿——百年西凤酒。
“百年西凤,传承百年”形虽水质,魄为火魂!,典雅尊仪,古拙雄奇,实为沧桑历史之沉淀,尊荣绝世之国酒。
西凤酒渊源
西凤酒源于殷商,盛于唐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相传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一路送到扶风郡首府雍县(今凤翔县)。次日,郡守在城西十里长亭送行。时值暮春三月,裴侍郎突然发现沿路彩蝶、蜜蜂纷纷坠地而卧,当时心中不乐。郡守忙朔风而上查访缘故。他走过离城十五里的柳林镇,仔细查问,原来柳林镇一家作坊正在大兴土木,工人从土中挖出窖藏三百多年的陈酒一坛,颜色清碧透明,气味浓香无比。饮者无不醉倒。酒味随风飘去,镇东十里之遥,蜂、蝶闻酒味纷纷醉卧不起。当时郡守即将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侍郎官喜之不尽,当即乘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敬送高宗皇帝。柳林酒从此列为国宴珍品。
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植湖柳,饮此酒”意在神游之间吟出盛赞柳林酒的诗文:“花开美酒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此后,凤翔民间流传有“东湖柳,柳林酒,妇人手(凤翔女工草编、刺刺绣、香包等制品亦源远流长)”三宝之佳话。明代也有文人赞誉柳林酒的诗文,苏浚《东湖》诗中有“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柳林酒曾参加南洋万国赛会,逐荣膺世界美誉。1934年《第三届铁展陇海馆专刊》云:“陕省以凤翔、歧山、宝鸡等县所产凤酒最优质,味醇馥,往岁产量甚丰,凤翔、宝鸡年各出数百万斤。”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西凤酒更是获得金质奖。解放后,在新中国国家总理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组建西凤酒厂,产品远销国内外。1952年建国后首届中国评酒会上西凤酒荣获“中国四大名酒”称号,从此西凤酒声名益彰。
西凤酒酿制采用土暗窖发酵,固态续渣配料,混蒸混烧老五甑工艺。经过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挑窖六个阶段。这在白酒酿制中是凤型酒所独有的。百年西凤酒的储存工艺更是使用经过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大酒海”。
“酒海”用藤条编成,以猪血、蛋清等物质合成黏合剂,在其内表面,先用白棉布糊一层,再以桑皮纸糊制约150层,然后用菜籽油、蜂蜡等进行表面处理,晾干即可。自古以来,“酒海”大者可盛10吨左右;自古饮酒称誉“海量”,即源于西凤酒“大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