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社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京市崇文区崇外街道大桥社区社区简介该社区位于北京市崇文区祈年殿路西侧,

有资料显示,2007年该社区有1200户,2772人,有居民院109个,实际居住703户,约1700人,外来人口200余人[3]

所辖范围大桥胡同、大桥南巷、板井胡同、三川柳胡同、翟家口胡同、东兴隆街71-119号82-156号、东打么厂4-152号3-183号、西河沿2-96号7-147号、西河沿南河岸13-15号、南官园胡同、戴家胡同、铁香胡同、南五圣巷、北五圣巷1-55号、北官园胡同、细米巷、三川柳西巷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大桥社区社区概况该社区距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方10公里,崂山北麓三标山脚下,东邻西台社区,南依大山,北面与西面分别与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大桥河穿社区东北,向东流入土寨河。2004年该社区有218户,562人,王姓占40%。社区沿革该社区朱氏祖于明崇祯年间由山西小云南(山西大同以南)早阳县大槐树底下迁即墨铁旗山后,到清道光年间迁至大桥社区定居;王姓是清初年间从即墨东葛家社区迁到大桥社区定居的。蛤蟆石自然村孙氏祖,于明朝初年由山西小云南大槐树底下迁即墨县官庄社区,清道光年间又迁此定居,因村西有一巨石形似蛤蟆,故名“蛤蟆石村”。林花自然社区王氏祖,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小云南大槐树底下迁至即墨县柳沟社区定居,至清道光年间,其一支王坤迁此定居,因社区附近丛林茂密,山花烂漫,故名“林花村”。峡口庙自然社区李氏祖“士信”,于明永乐二年由青郡枣行迁至即墨县岙角石社区,至七世祖其一支于明万历二年迁此定居,因村近“峡口庙”,故名“峡口庙村”。

大桥社区蛤蟆石

该村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大桥、蛤蟆石、林花、峡口庙四个自然社区落组成,因当时王哥庄和即墨临界周围没有桥,惟有该社区东有一大桥,故名“大桥村”。[1]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31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黄泥崖等34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2]

社区经济社区经济原以农业为主,主要出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和苹果等,工副业以采石为主。有资料显示,有耕地246亩,山岚1700亩,已植生态公益林1687.5亩,栽植黑松、苹果、杏、桃、樱桃、山楂等树。改革开放后,社区积极招商引资,以土地租赁形式建成了旅游山庄,建起了与台商合资的“蓓芬露矿泉水厂”和中美合资的“康思福矿泉水厂”、印刷厂、恒顺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辟崂山茶100余亩,建起青岛政和茶苑,进行加工销售。积极发展水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种植杏树、桃树、樱桃树等20余亩。花卉苗圃2亩,内有商品树雪松、龙柏、耐冬、茶花、樱花、玉兰、黄杨、水杉、紫叶李等花木。鼓励支持社区闲散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引导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国门”进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该社区经济总收入达120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5000元。

基础设施有资料显示,有投资在社区南山上截流,建起土自来水站,修建储水池两个,容量1400立方米,解决社区居民吃水问题。硬化进社区路1600平方米;建起了办公楼,为居民安装了有线电视,兴建了社区幼儿园,办起了新型合作医疗,与东台社区、西台社区共同投资70万元重建东台小学。该社区星级文明户达95%。

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大桥社区大桥社区居委会位于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政府所在地,离省城贵阳52公里,离县城开阳28公里。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禾丰街上居民住户,全社区459户718人。社区一班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还成立了老年协会、腰鼓队、文学创作队等,极大地丰富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等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