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银鲛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长吻银鲛科

Rhinochimaeridae

分类:银鲛目长吻银鲛科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2种

生态:深海鱼类,栖息深度可达200-2000公尺,卵生,以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

长吻银鲛科鱼类的身体是偏长的侧扁型,越靠近尾端越形纤细。尖尖的吻部成扁平状,上下两颌皆有齿板,有些种类的前齿板冠面会成脊状突起;幼鱼的身体沿著背脊中线有两列大而明显的结刺,会随著年纪成长而消失。体表光滑,尾鳍上也有一个脊状突起,某些种类身上还会覆盖大小不等的盾鳞。背鳍有二,第一个背鳍近似三角形,有一根粗大的棘,高高地扬起像是小风帆,第二个背鳍相形之下较为低矮细长。後端圆凸的腹鳍略大,臀鳍偏小且与尾鳍下叶分离,或者根本没有臀鳍。胸鳍的位置较低,像水袖一般又长又宽大。尾鳍形状则像对应吻部似地狭长尖细,上下叶低平。长吻银鲛整体外型看来像是被压扁的纺锤,雄鱼的生殖交接脚呈细棒状,没有分枝,末端膨大且有许多小刺。

属于深海底栖鱼类的长吻银鲛,以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主食,平日看到它们的机会不多,在渔船进行底拖网作业时,偶而会随著其他鱼种一并被拖上来。目前温带及热带皆有它们的踪迹,全世界计有3属约6种,台湾海域计有1属2种,占了三分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