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墩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七星墩圳今又另称或包含坪顶古圳、双溪圳及登峰玔,为台湾大台北地区史载最早开发的人工水圳。该水圳初建于1725年(中国清雍正),开垦者为台湾举人王锡棋。七星墩圳之名源自该圳水源引自台北七星山,经王锡琪开通后,并于1741年再度拓展,修筑者则为台湾清治时期知名商人何士兰。

之后,七星墩圳再历经1835年及1849年等两次大规模开通后,已成为该地区农田最大水圳,长度达3公里。后者于19世纪中期两度拓展开通的水圳亦称坪顶新圳,以用来与18世纪乾隆时期修通的坪顶旧圳作区别。

1909年台湾日治时期初期,台北地主吴登峰出资龙金票6千5百30日圆于该地区再度开垦水圳,新水圳长约7公里,所经隧道约400米,主要水源仍为内双溪。此圳水量远高前坪顶新旧圳之最,也称为登峰圳。

含新旧水玔数条的七星墩圳仍保存良好,部分亦开发为自来水水源地,其余水体依旧为当地重要的农业水源,并发展以花卉果园为主的精致和休闲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