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鸿祯,男,1916年生,山东苍山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 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地质学系,1947年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50)、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1956)、副理事长(1984)、武汉地质学院院长(1980)、中国地质学会书记(1953)、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1986)、中国古生物学会书记(1953)和理事长(1989)、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91)。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地质学史。建立了四射珊瑚的分类演化体系(1950,1989);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与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 (1985);建立了层序地层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出版《中国层序地层研究》(2000);划分了中国及全球构造阶段、构造体系及构造单元(1956,198l,1996),提出了以泛大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和地球节律的普遍性(1997,2000),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研究(1989,1996,2002),提出了地球演化中可能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在地质教育和地质学史研究方面,重视理科地质基础,倡导拓宽专业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提出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主编出版了《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1999)。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2)、二等奖(1987,1991)、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4)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发表论文等250篇,出版图书27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