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洲山坐落在连云港市海州锦屏镇之东,是我市一处重要的宋金交战遗迹。它寂静的躺在在山间松林下见证着这段惊险传奇的历史。
1982年博物馆先后几次对其进行调查,发现了山上的石刻船画、城垣、炮台、“苑囿石刻图”和一处“招信军”石刻。1995年,该遗址由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刘志洲山在秦汉至隋唐时期,和锦屏山统称朐山,到宋代称银山,清末俗称刘志洲山。刘志洲山与夹山、哑巴山三山相连,势成环抱。宋代,山东为海,此处为天然良港,与海中云台相对应。地居要塞,扼金兵南侵之咽喉,战略位置显要,成为宋金争峙之地。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南宋初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宿迁人魏胜在山阳起兵,先攻涟水军,再与金兵战于刘志洲山南40公里的大伊山,继而收复海州及其诸县,并投归南宋,权知海州。金兵大举围攻,魏胜率海州军民数退之。又与南宋李宝舟师合作屡退金人。其间李宝舟师曾驻于海州东海县(今云台山,当时与刘志洲山隔海相望)。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今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南宋镇江都统制张子盖受张浚派遣,驰援海州魏胜,与石湫堰大败金兵。”《金史 宣宗纪》记载:金兴定元年、南宋嘉定十年、蒙古太祖十二年(公元1217年)八月,金海州经略使阿布哈努色尔与宋人战于石湫,南宋兵败绩。南宋嘉定十一年、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六月,李全率军围攻海州不下,七月又与金兵与高桥,不胜,退守石湫。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南宋高太尉、彭元帅率兵三万驻朐山下隔湖港。金海州经略副使完颜霆出奇兵攻之,宋兵大败,“坠涧溺死者不计”。金灭亡后,这里仍不乏战事。南宋景定三年、蒙古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二月李璮以涟海三城叛元归宋,三月,南宋朝廷下诏升海州东海县为东海军,“八月海州石湫堰成,诏知州张汉英带行遥郡刺史、马步军副总管、带行环卫官”。又有《元史?播尔欢传》中记载了元将播尔欢从下邳数百里外奔袭海州、东海、石湫三城得手之事,说明宋元时期,石湫仍为军事重地。
而今,沧海桑田,刘志洲山周围数十里早已变成良田,也不复见当年海涛拍岸、白浪涛天的景象,但在山岩上遍布着宋代船画等宋金交战的刻石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