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分子式:SbF6SO3H
别名:魔酸、超酸
英文:Magic acid
性质:见下
物理性质氟锑磺酸是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含杂质时为淡黄色、棕色甚至是黑绿色。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纯净的氟锑磺酸密度大致为3.61-3.82g/ml,无固定溶沸点。
化学性质氟锑磺酸是超强酸之一,可以看作五氟化锑和氟硫酸的混合物,SbF5与FSO3-离子结合成(SbF6SO3)-离子,使电离出的氢离子几乎不受粒子引力控制。SbF6SO3H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并有一部分水解形成HSbO3、HF、H2SO4和其他强酸及一些络合物。故溶液中还有少量SbO3-、F-、SO4 2-离子。(SbF6SO3)-离子有和氟离子一样的活性。当皮肤沾到氟锑磺酸时先会被脱水炭化,接着碳被溶解,(SbF6SO3)-离子及少量SbO3-、F-等离子进入血液,使钙、镁离子失活,导致人体中毒。
氟锑磺酸酸性极强,以至于HClO4(高氯酸)在其中都显碱性:
HClO4 + SbF6SO3H ==== H2O + ClO3SbF6SO3
在这种酸性环境下,一般情况下很多无法进行的有机化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故氟锑磺酸常作为现代化工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氟锑磺酸还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和腐蚀剂,可以将包括金、铂在内的极不活泼金属氧化溶解。氟锑磺酸通常储存在聚四氟乙烯的容器内。在室温下氟锑磺酸和玻璃作用剧烈,并能溶解烃类有机物,可以将有机含氧化合物脱水炭化,但和含铅塑料玻璃(一种状似玻璃的透明有机含铅合成材料)反应很慢,故一般用含铅塑料玻璃制成的细口瓶盛装。一般状况下现配现用。
发现过程1966年圣诞节,美国Case Western Keserve大学,G.A.Olah教授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J.Lukas无意中将圣诞节晚会上用过的蜡烛扔进一个酸性溶液(SbF5·HSO3F)中,结果发现蜡烛很快地溶解了,促使他进一步研究,此实验溶液去做Hnmr研究,令人惊奇的是Hnmr谱图上竟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特丁基阳离子(正碳离子)峰。这种酸能溶解饱和烃。从那时起,Olah实验室人员就给SbF5·HSO3F起个绰号叫“魔酸”(Magic acid)。现在人们习惯地将酸强度超过100% H2SO4的一个酸或酸性介质叫做超酸(或超强酸),把SbF5·HSO3F称作魔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