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八叶四山纹镜
说明:河南淅川下寺的春秋晚期前段3号楚墓
我国铸造和使用青铜镜有长久而灿烂的历史。
楚镜虽起步较晚,但从战国中期开始,南楚地区的铜镜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战国晚期楚镜的铸造技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繁多,纹饰精美,形成我国铸镜工艺第一次高峰,代表了当时世界东方铜镜的最高水平。这件八叶四山纹战国时期的楚镜就是最好的物证。山字纹是楚镜中最为盛行的纹饰。常见的是四山纹,五山纹次之,三山、六山纹较为罕见。楚国的铸镜匠师们不仅在山字纹上寻求变化,而且又在山字纹间雕饰出十分精巧的、与山字纹相宜的花叶纹或动物纹作为辅助纹饰,如四叶、八叶、十二叶、十六叶等。同时以绳纹将叶纹连接成多角的花卉图案,在镜背上显示出一种活泼灵动,生机盎然的景色。至于山字纹的起源及寓意,则众说纷纭,其中认为山字纹既写实又寓意的说法比较合理:天地之间有山、山与山之间有花草、动物。在只手可握的一枚小铜镜上却浓缩着个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因而山字纹比之具体的图案形态有着更为神秘的含义。以字纹代形,这也是楚镜的艺术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