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故居(疙瘩楼),现在为粤唯鲜大酒楼,里面摆放了许多文物
裘盛戎故居位于前门西河沿正乙祠戏楼对面,现为 " 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 " ,据工作人员张先生介绍,这个协会是 1994 年成立的,平时他们在这里进行一些商务谈判。
裘盛戎故居尚保留着北京四合院传统建筑的风貌,门窗显然被新油过。故居的北屋现为会议室,室内正面为一幅 " 春归图 " ,屋顶悬挂着一个吊灯。屋内整齐码放着办公家具,体现出一股浓郁的商业氛围。
故居的南屋现为休息室,房间的东南角有一座 " 吧台 " ,上面吊挂着透明的高脚杯;屋内冰柜、卡拉 OK 机、电暖气一应俱全。若单是站在院内,绝想不到屋内偶如此 " 西化 " 的陈设。也许这正应了张之洞的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这句话。
据裘少戎的妻子高红讲,裘盛戎先生故去后,他们一直住在此院,直到 1994 年才搬出。
汪曾祺先生在《裘盛戎》中借裘盛戎的嘴说出: " 人是要死的,但是艺术是不死的。 " 盛戎、少戎两代人相继故去了,但那出《广陵散》还会不会传下去?父子俩生活过的院落还能不能保存下来?
马连良故居位于复兴门内大街 54 号后院,现为盛祥饭庄,主要经营贵州花江狗肉等菜肴。在饭庄的门上,贴着 " 四合院落 洁静优雅 " 八个大字。走过饭庄的大门,再往东走十几步,穿过一条南北的过道,即是马先生的故居了。马连良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门窗都是新油漆的。在北房里,记者看到饭庄的工作人员正在用餐,一位服务小姐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带着我到各间屋走了走。记者看到,屋内现在都拜访着用餐的大圆桌,并备有洗手池。小姐说: " 如果前厅客人太多,就到后院来用餐。 " 我问: " 生意不错吧? " 小姐笑着说: " 今天是周六,人少一些,平常顾客不少呢! "
故居内悬挂着许多彩色小灯泡,我问: " 这些灯晚上开吗? " 小姐一边去按开关,一边对我说: " 你看! " 灯亮了,一闪一闪的,古典的四合院里洋溢着一种别样的氛围。
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回忆,当年马连良住在后院。 1966 年马连良去世后,此院曾一度成为造反派的指挥部,后归全国政协。 80 年代,马先生故居成了 " 京昆室 " ,一些全国政协委员等曾在此唱戏、联谊。今年 1 月左右,在此地建立了盛祥饭庄。
我想起了一位马派戏迷的来信: " 在哪里都能办一个饭庄,但是马连良先生故居却只有一个。 …… 复原马连良故居,似乎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愿在纪念马连良先生一百周年时实现这一愿望。谨此切盼。 "
现距马先生百年诞辰还有五年,我们能让戏迷如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