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作者:蔡元培
市场价:¥35.00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312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00842248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光绪二十年(1894)晋阶翰林,四年后弃官回乡从教。1912年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新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7年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其一生主张教育救国,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蔡元培先生为人宽厚温良,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因此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媒体推荐一部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现在尤其意义非凡。这次我们重拾家珍,将其译成白话文重新出版,让这部经典之作在读者面前再次焕发光芒。今天中国的青年,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本书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蔡元培比梁启超视野更宽阔,不囿于孔子学说,而是着眼于现代国民人格的培养, 将古今中外的道德修养资源冶于一炉,勾划出现代中国人修身进德的具体纲要。
--张汝伦我国当代著名学者
·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林语堂我国现代文化大师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 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编辑推荐中国人急需的权威修身指南。《中国人的修养》中西合璧,为五四精神领袖蔡元培的作品,且具有畅销记录。
周辅成、朱永新鼎力推荐。周先生是北大伦理学泰斗,朱先生是新教育实验倡导者。
专业书评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运动领袖、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前苏州市副市长)
相比陶行知而言,蔡元培先生对于近现代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我们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无论是1912年他担任教育总长期间,还是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对于那个时代以及此后的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主张废科设系、教授治校,为中国引入了现代大学的理念与精神。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而蔡元培先生在担任教育总长期间的贡献,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其实,尽管左右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领导和组织了对于封建教育的改革,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做了大量工作。他明确提出了国民教育的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养成他们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教育,应该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个部分,并且以此来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其中军国民教育是指军事教育与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是指以实用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智育,世界观教育是指让人们具有远大理想与高深见解的哲理教育。五育之中,蔡元培先生特别重视公民道德教育,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固然可以强兵,但是兵强以后“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实利主义教育固然可以富国,但是国富以后“不免智欺愚,强欺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还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蔡元培先生的时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道德重建的时期。无论是刚刚发生的河北三鹿集团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山西尾矿库溃坝事件,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道德危机的体现。和所有快速崛起的时代一样,我们面临着精神道德体系和共同价值观崩溃的危险,这远比溃坝更为可怕。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最近几年,我和我的新教育同仁们,为此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我们在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晨颂、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推进“让我们学会吃放”、“让我们不闯红灯”等新教育每月一事,引导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去年,我选编了《改变,从阅读开始——重塑心的文化》,也是希望为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们提供一个道德教育的读本。我们一直也在努力寻找好的学生道德教育课本和公民道德教育读本。
现在,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中国人的修养》多少实现了我的心愿。尤其是《中学修身教科书》,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处理个人与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工作、未来的关系,文字娓娓道来,道理明了深刻。如在“修己”的篇章中,蔡元培告诉青年人如何进行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魄;如何形成良好习惯;如何养成勤勉、自制、勇敢的个性;如何修德修学;如何从师交友等,像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叙述,一个师长对学生的谈心,没有我们许多教科书的“说教”色彩。
蔡元培之后,打着同类旗号的书籍不可胜数,但真正适合大众的国民道德读本却寥若晨星。本来一般国民,在中小学时期的“道德”课程里,就应该养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但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学校道德教育,一直比较片面和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正面影响,延误了不只一代的青年人。因此,蔡先生当时的主张放在当下,对于大众来说,仍深具“补课”的价值;对于一些苦于学校道德修养课程枯燥乏味的学子来说,亦不妨将此书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方案。
总之,中国工人出版社重新策划出版蔡元培先生的这部作品,既切合当下普通大众的个人需要,对于我们现在努力创建成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第一部分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卤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依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蒽
有恒与保守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原文
第二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五章 德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第六章 结论
原文
第三部分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世界观与人生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想自由
科学之修养
义务与权力
我的新生活观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劳育与人生
……
序言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代学术、文化、教育界,每被人提及,无不肃然起敬。特别是他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几乎把当时我国的精英和进步思潮的先驱人物都聚集在一起,使中国的学术文化来了一个突变,逐渐从落后变为向前进。他的理想目标是“兼容并包”,这四个字说出口很容易,但要做到,拿出成绩和功绩,却很不容’易。他虽然身居高官之列,心却在人民中间。他主张劳工神圣,乃是劳动人民的知心朋友。他呐喊劳工的心声,带头主张勤工俭学:他带领第一批去法围作勤工俭学的学员中。就出现了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后来成为全国、全人类敬仰的人物。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在学校内引进西方的革命思想.团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以后这些先进思想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还特别聘请了鲁迅、梁漱溟等社会精英)。我们可以说,蔡元培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他留下的著作和事业功绩,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实践,他的“兼容并包”决不是乡愿思想,而是彻底解放人民的进步思想。我们现在正在大讲特讲“和谐”、“创建”,就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前进。
文摘爱物
孟子说:“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人如果有亲近仁爱之心,没有不由自己而推广到万物的,所以说:“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愿意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孟孙打猎捕获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用车拉回来,鹿的母亲一路跟随着,秦西巴感到不忍心,就把鹿放了。孟孙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三个月,孟孙又把秦西巴叫来,作为自己的儿子的老师,并说:“对小鹿都不忍心加害的人,会加害小孩吗?”这可以证明爱护人的心情。与爱护物的心情是相通的,古人早已公认这一点了。近代科学进步,能引导人们爱护万物之心的东西就更多了。大体如下:
一、古人多持有“神创造动物以供人享用”的观点。齐国田氏在庭院中祭祖,食客有一千人。食客中有献鱼和雁的。田氏看后。叹息道:“上天对人类太好了!生长了五谷和鱼鸟,以供人们享用。”众宾客都大声地附和他。鲍氏的儿子,十二岁,坐在次席上,上前说道:“并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一起生存.只是种类不同。种类不分贵贱,只是以大小和智力相互制约,相互之间依次取别的种类为食物,而不是为对方而生存。人类取可以吃的东西而吃掉,哪里是天为人类创造的?蚊子刺吸人的皮肤,虎狼吃肉,难道是上天为蚊子而创造人,为虎狼而创造肉?”姓鲍的这个小孩的言论够先进的了。自从生物进化学说诞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了人类是由别的动物进化而来,彼此是同一个祖先.只不过相互之间比较疏远罢了。
二、古人又有“动物只有知觉,只有人类才有灵魂”的观念。自从生理学进一步发展以来,人们知道了所谓灵魂,不过是意识的总和。还有,自从动物心理学进一步发展以来,先后发现了能说话的狗、会算数的马,于是我们知道,动物的意识,自然和人一样,只不过程度比较低而已。
三、古人用来帮助人力的,只是动物;把它们的力气用尽了还不能满足,于是就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呵斥它们,这样爱护万物的心情就被利己之心阻碍了。自从机器快速进步以来,运输和耕作这些向来利用动物的工作,逐渐用机械来代替动物。于是残暴地役使动物的行为,渐渐少了。
四、古人把吃肉当做养生的主要方式。卫生科学发现了吃肉的害处,不仅仅是传染微生物,而且微生物死亡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病毒,有害于吃肉的人。于是素食主义逐渐流行,屠宰场未来有望逐渐消失。
现在保护动物的团体,逐渐流行开来,但屠宰捕猎的行为,也还没全部绝迹;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