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话文明建筑作者:张勃 恩璟璇
市场价:¥32.00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63918867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衣食住行话文明》建筑分册一书以史为本,观点犀利,对建筑历史脉络有清晰的梳理,同时关注建筑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和分析了围绕经典建筑发生的人和事。立论严谨,文字流畅生动,史实逸事跃然纸上,可读性很强,既是鉴赏东西方建筑文明的有益导引,又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张勃,现任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建筑系主任,兼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文化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有《当代北京建筑艺术风气与社会心理》、《汉传佛教礼拜空间探源》、《北京皇家园林》,编著《中国艺术全史》、《中国传统艺术》、北京市2004年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恩璟璇,建筑师。曾设计东旺胡同四台院等30余项建筑工程。著有《紫气东来筑辉煌:皇家园林、文化遗址、帝王陵墓》一书。
目录引言 建造
第一章 永生
古埃及金字塔
巴比伦通天塔
中国通天台、陵墓
第二章 完美
希腊神庙
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
第三章 迷狂
古罗马
巴洛克
洛可可
第四章 敬神
神的居所
基督教堂
中国佛寺
第五章 禅趣
中国园林的意境
日本园林的禅机
第六章 权力
君权
神权
资本
第七章 经典
《建筑十书》
《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则例》
《走向新建筑》
第八章 变革
建筑最伟大的成就来自于技术的进步——西方建筑革命
建筑体系必须跟随时代进行调整和变革——中国建筑革命
第九章 大师
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
勒柯布西耶
莱特
承上启下的两位大师
第十章 分化
呈现多元化的 第二代大师
后现代派
解构派及其他
第十一章 交锋
西方人视野里的中国建筑
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现代主义与中国的两次邂逅
第十二章 融合
50年代国庆工程重拾民族形式
90年代的夺回古都风貌”运动
民族传统形式的归宿
中国建筑再次重温现代派
结语 和谐
……
序言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形象地概括出人类居住活动的本质,意思是说,盖房子正如做陶器一样,是以取得“无”之中的“用”为目的的。对于房子而言,这个“无”就是空间,“有室之用”就是利用房子的空间取得“室”的“用途”。 为了取得建筑空间,就必须造房子。树窠等,但这对于人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类必须进行建造活动。 很多动物都有建造的本能,鸟类会筑巢,蜜蜂会造房,白蚁会堆建高高的土穴,河狸会修水坝。 动物对土、木、石等建筑材料加以利用,不但能刨挖、堆砌,甚至还会编织、缝合和粘接。可以说,动物为了适应大自然,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建造本能。 而人类作为最高等级的动物,不但具有上述种种建造的本能,而且拥有更多的创造能力,不但善于适应自然,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造自然。 人类不但发明了很多住屋的形式,而且修建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用以满足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文摘尼罗河是一条博大而温情的长河,每年7月到10月间,河水有规律却很节制地泛滥,洪水退去之后,大地得到肥沃的河泥,人民随即进行耕种,便会轻易地取得丰收。和生活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区的人们相比,古代埃及人是相当幸福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慨叹埃及所得到的眷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里粮食丰富,不但可以加工可口的面包,还大量出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啤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季节分明而有规律,好像一切都是与生俱来、亘古不变的。古埃及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永恒、轮回和周而复始的世界观。 在古埃及人看来,一个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他生命的终止,人是可 7以在来世获得永生的。只要保护好死者的遗体,他的灵魂就会在适当的时候归附于其身体,以达永生。根据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埃及最早的统治神欧西瑞斯被他的弟弟西斯暗害,并碎尸于河中。但欧西瑞斯的儿子贺拉斯铲除了篡位的叔父,伸张了正义并继承了王位。神奇的欧西瑞斯最终复活并成为阴间的主宰。任何人死后在前往永生的路上,都要经过欧西瑞斯的判定。好人得到永生,而坏人则被打入地狱。话 古埃及人认为今生短暂,来生永恒,因此他们重视来生胜过今生。古埃及的许多壁画中都记载了这样的场面:死者的遗体和“亡灵书”一起,被摆船渡过人间的界河到达阴间,死者的心脏被放在欧西瑞斯的天平上来判定好坏,等待着欧西瑞斯的裁定。好人的灵魂将归附遗体,在天堂得到永生。因此吉埃及人最为关注的事情就是遗体如何能完好地保存。他们通过特殊的技术将遗体制作成不易腐朽的“木乃伊”,并千方百计地将“木乃伊”完好地保存起来,这种风气在距今天约5000年的古王国后期达到极盛。 古埃及人把国王尊称为“法老”,他是最有权力并且也是最可能保护好自己遗体的人,他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为自己修建最为坚固和永恒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