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利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布莱德利效应(Bradley effect),因洛杉矶前市长Tom Bradley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两次竞选加州州长一职失败。在选前乃至选后的出口民调当中,他始终领先对手5个百分点,但最终投票结果却每每落后6个百分点,一进一出的误差在10个百分点左右。同样的情况再后来其它几个城市的政治选举中也出现过,社会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当一个选举中有黑人候选人的时候,民意测验的调查对象,尤其是白人,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种族歧视的一面,通常会向民意测验撒谎,表示会支持黑人候选者,但是到了该投票的时候,这些人则会从白人候选者中挑选投票的对象,社会学家将此现象称之为布莱德利效应(Bradley effect)。

“布莱德利效应”后来被研究者定义为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暗流:许多选民———即使是来自相对开放、自由派的选区———在面对公开民意调查时,不会说他们不投黑人的票,因为那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但是秘密投票时却做相反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