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该院正校门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属国家正规公办高等院校。学院始建于1953年,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建校初期,先后由重庆高工校、成都高工校、内江化工校、五通桥化工校、吉林工业校、成都工业校、重庆合成材料学校、自贡化工专科学校等学校和相关专业并入,1959年9月增设专科部改名为泸州化工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2008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等11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川教〔2008〕166号)中确定该院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等级。

学院简介

领导的殷切关怀

党和国家领导人贺国强、顾秀莲曾亲临学校视察;郭沫若同志曾为学校题词并题写校名;2005年3月3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位于长江之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西部化工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现占地面积660余亩(含新征地)。学院依山傍水,校园绿树繁花香飘四季,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化底蕴深厚,多次被评为“园林式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学院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创新为原则,以效益为动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一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德育放在首位,树立“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立崇高师德,精专业技能,勤传道授业,善教书育人”的教风和“立志立德、至诚至信、勤学勤思、求真求新”的学风。第二课堂丰富多彩,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氛。既能充分营造学生积极向上、静心学习的氛围,又能充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以化工技术、机电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为骨干学科,管理、经贸、旅游等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结构体系。学生宿舍宽敞、明亮、舒适,每间寝室都装有全国直拨电话,公寓楼每间寝室还设有卫生间、电视和宽带网。

完善的教学设施

学院建有2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两幢,有3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藏书28万册,有设备一流的实验室28个,有供教学和学生实习使用的近千台微机、20多间多媒体教室以及多间电教室;建有计算机校园网、音频发射语音教学系统和有线广播、电视教学系统。学院多媒体计算机群实现了局域网与Internet互联,学生在院可全天候接收世界最新信息。学院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游泳池和影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能保证全院师生员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360余名,专、兼职教师260余名,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45名,其余高、中级职称116名,“双师型”教师48名,学科带头人25名,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20名。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成就显著,近年来,教师中主编、主审、参编、参审全国统编教材的达百人次,在国家级等出版社公开发行教材达80多本;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外刊物引用和转载。

保障的就业途径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保证畅通的就业渠道,省内外近百家企事业单位与该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泸天化、川化、五粮液、川天华、云天化、赤天化、宜宾天原、四川美丰、重庆前卫仪表厂、西南化工研究院、自贡鸿鹤化工公司、新希望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已成为该院毕业生的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该院毕业生思想素质好,专业理论强,吃苦精神嘉,深受各行业用人单位好评,现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该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有的专业还供不应求。

广泛的深造机会

学院招收的各专业专科生在本院就读两年后,经考试择优,20%左右的学生可直升到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就读本科。三年专科毕业时若愿继续深造,经学院推荐,也可直接攻读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本科。学院专科毕业生颁发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并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和加盖有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印章的普通专科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专科毕业生的一切待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