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盲人引路
【类别】油画、名画
【年代】完成于1568年
【作者】勃鲁盖尔
【规格】这幅画约为86×168厘米
【属地】现藏于那不勒斯国立博物馆内
【简介】
勃鲁盖尔的艺术的重大转折期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和艺术都趋于深沉化,尤其从他去世前一年所绘的那两幅画《绞刑架下的舞蹈》与《盲人引路》上可以看出,画家的艺术智慧闪烁着强烈的光芒,他对世事的观察力也更敏锐了。
《盲人引路》一画的情调虽然显得悲凉一些,但思想内容比《绞刑架下的舞蹈》更深刻,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消极或盲目性因素,表现了画家更严重的关切与警惕。 尼德兰人民反西班牙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参加者达数万人,当时市民冲进教堂,捣毁圣像,焚烧债券和地契,没收教会的财产,这一公开而痛快的行动,使一些领导者产生轻敌情绪。一年以后敌人的疯狂镇压,使部分革命力量不得不转入森林与海上,所谓森林乞丐与海上乞丐即是陆上与海上的游击队的诨称。至1567年以后,就趋于衰落了。9年后,尽管南北各省联合订立了根特协定,共同反对外族统治,恢复南北统一,但尼德兰本身的独立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盲人引路》一画完成于1568年,它是艺术家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消极与盲目现象的预见性讽刺。为什么这样说?这得由画家晚年看到起义者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中去找答案。他看到了农民斗争有不坚定性与涣散性的两面,尤其是对一些错误的行为,使他产生忧虑。当然,这幅画不是哲学形象,它是借圣经故事中的一句话来作这种幽默的讽刺的;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
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在抨击主教或神父所谓的人民的引路人,这种判断缺乏事实的根据。依我们看,它是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盲目倾向,作整体性的评判,借了圣经的语言,说明盲从所带来的恶果,无异于象盲人跟盲人走一样,容易摔进壕沟里去。画上成对角线地画着六个瞎子,彼此手搭肩地前进,从左向右,从一个山岗不平之路往下坡蹒跚着,他们互相依赖,虽集中于听力在寻找一条通达之路,殊不知已进入险地。第一个引路人掉进了沟里,跟在他后面的一个瞎子便失去了平衡(这个人是全画的主要形象),等待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后面的盲人仍一无所知,盲目相信前面的带路人。运动是复杂的,形象也富有变化,磕磕绊绊的节律显示了这些人的生活之路的艰辛。尤其是那个身子歪倒的右起第二个盲人,他的脸十分丑陋,一双被眼皮封着的空洞的眼窝,和他那张因身子扭曲而显出可笑的脸庞,正朝着观众,展示了一个悲剧人物的生活典型。
背景上有稀疏的几棵树干,远处有乡村教堂,银灰色与柔和的浅紫色构成乡野的宁静色调,充满着荒疏和凋零的情绪。前面六个衣衫褴褛的盲人形象,与这幅惨淡的农村景色,加强了事件的悲剧性,观者从中获得的只能是一种无限的感慨。画家有意在背景上补画远处一座教堂,也为了让观者对耶稣的遗训和农民运动中某些盲目性生成联想。总之,这幅画含义深邃,它是勃鲁盖尔极严肃的一幅寓意画。有人说勃鲁盖尔在这幅画上得出一个悲观主义结论,这是他的理想破灭的内心反映。笔者不以为然,据画家在去世前所毁掉的一些素描稿可以证明,他知道自己在画上的激进性语言,可能会牵连妻儿,他在晚年所显露的悲剧性形象,决不是一种消沉的叹息,而是现实主义艺术深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