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落子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高唐落子舞落子,又称“落子舞”,是广大劳动群众自己创造、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道具的奇特、音乐节奏的简易明快、队形的夸张变幻、舞步的灵巧多样而著名,堪称民间舞蹈家族中的一支奇葩。

高唐“落子”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源地在高唐县城南15公里处的倪堂村。据有关史料记载,上世纪中叶,“落子”在高唐大地曾风靡一时,其队伍庞大,参加人数之多堪称前所未有。当时曾有民谣曰:看见打花落,吃饭都忘掉;瞧瞧落子舞,干活劲头鼓。

落子舞的道具简单,仅用1根1米左右的竹竿,两端加红毛线穗、铜铃数个、竹竿涂上绿颜色,杆体夹铜币,打跳起来,随着舞步的节奏,同时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陈列在室内,还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工艺品。落子舞的服装讲究,男演员头戴英雄巾,黑裤褂加黄坎肩,打裹腿,黑鞋加彩绸;女演员上身紧身红褂,下身紧身裤、红鞋,具有古今结合的观赏价值。

“落子”人数不限,10到40人均可,但打、跳的动作、舞步、节奏要绝对一致。全队人员要求男女各半。在历史上,领舞者是类似戏曲舞台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女彩旦大多数为男扮女妆。男女领舞者是队伍的支柱和核心。他们不仅与整个队伍配合一致,而且相互挑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