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监国是唐朝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唐朝武德9年,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监国,至唐朝末年,这种制度实行了近三百年。太子监国既太子代理朝政。当皇帝以某种原因暂时不能亲自主政时,便由太子理政太子监国期间,中央行政运行方式,都有相应的程序变化。太子监国使与武德九年。其初为政治上的需要,也有袭用前朝的成分。高祖建国时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当皇子相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没有太子监国的事。其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建成元吉,成为最有实力的人物。李渊以无控制局势之力。这种情况下立世民为太子,同时下令其监国,出与无奈。以监国方式交代国政,在制度上是有依据的,这就是先秦以及北魏晋周齐隋以来的太子监国制/李世民监国,首先是确立了监国时期,以东宫官属为处理全国政务之官员,采用太子系统的恭公文格式向全国发文。李治监国时期,制度有增损,从立法上正式对太子系统公文格式做出决定,中央行政中枢用东宫的班子,但是三省主要成员,也临时委以东宫官职,使他们共同辅佐太子。高宗武后至玄宗初年,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尖锐复杂。 高宗时期,因其体弱多病,又常住东都,多次以太子监国,也是武后得以揽权的可乘之机。武则天时期,废立事多,但是太子李贤与仪风四年(679)-680曾监国一年。但太子李显与永淳元年(682)-后武后驻东都期间监国一年有余。由于废立不定,大权操武则天等人之手,这一时期太子监国在权限上是大打折扣的,但也非形同具文。睿宗时期,玄宗以实力,以诛韦氏有功,得立为太子后,也曾以太子身份监国。唐玄宗以后诸帝以太子监国,多数系权臣相逼,以是政治色彩浓与行政色彩。 总之,唐朝太子监国制度,其行政是建立在东宫体制之上的,以东宫系统的行文格式向全国发文,并取代三省主持全国政务。三省长官则以兼摄方式临时转运到东宫体制上来以协调两宫联系。其基本仍相同与中央正常的三省六部制时期。(唐太子监国制度推行两百七十余年,二十一帝中十七帝在同时时期以太子监国。正常时期政局基本稳定,统治集团内部认识有斗争,但是皇帝还能控制局面,这时以太子监国,起的重要是行政作用。非常时期政局不稳,这时以太子监国,起的主要作用是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