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竹山房,是位于南通狼山的半山腰的著名寺庙园林,是苏中苏北庭院园林的代表作,被《中国古典园林图录》收录其中。葵,即为蜀葵,又名“一丈红”原产地为四川。竹,岁寒三友之一,葵竹之名始见于宋代文人张耒的诗句:“东轩语长夏,葵竹罗青红”,其中深含佛教意义,如植竹,相应于“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狼山素有中国八小佛山之誉,一花一物皆暗蕴玄机。葵竹山房额,是狼山僧人请南通名士张謇题就。

葵竹山房的前身是始建于明嘉靖十年的四贤祠和三辰轩。四贤祠所供奉的是四位与南通颇有渊源的名贤,即范文正公、岳飞、文天祥、胡安国。
葵竹山房,为四合院建筑,院前是待月坡,狼山赏月最佳就在此处,坡上的石头叫琴石,月下弹琴极为风雅。庭内有百年以上古梅、罗汉松等花木,树茂径幽。园中著名景点“水云深处”,有一座水中之亭称半粟亭,取“沧海一粟”之义。亭前石桥为“留云桥”。再往前行峰回路转,就到了“衔石楼”,楼下有一块形似小脚女人鞋子的石头,称“屐石”,此楼含住了屐石,所以叫“衔石楼”。一楼阁为棋亭,又称“让一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曾在这里下棋。吕洞宾下不过张果老,急得要悔棋,众人都叫“让一着,让一者”,因此得名“让一着亭”。一石占半庭,约为苏州虎丘千人石一半大,故名半千石。半千石上不仅造了“衔石楼”,还造了一亭名“霁月亭”,霁月指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胸怀宽广,心地坦白。
葵竹山房前原有碧云天半阁,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御书碑亭”,立有康熙皇帝手书的诗文石刻。亭右微向东南倾斜的石坡上节理纵横,琴石兀立,月圆先临,称待月坡。坡后一山涧,是一东西向断层所在,大水不溢,称为饮虹涧。
葵竹山房的建筑特色在于虽小而精巧可人,它的房屋萦回纡绕,造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格局,同时巧妙地依山设景建造“水云深处”,园林有了水就活了。再加上富有诗意的题名,极大的增加了园林的内涵。小小的园林内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其中著名景点就有近十处,如:“让一着亭”、“半千石”、“衔石楼”、“饮虹涧”、“御书碑亭”、“水云深处”、“留云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