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概况蔡家岗镇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交通枢纽城市常德市北郊,西抵桃源县盘塘镇、东邻长岭岗乡、南连石板滩镇、北靠雷公庙镇。因境内有蔡家岗集市故名。距离市区仅15公里,总面积为55.5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4万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0800人。交通条件优越,是临澧、桃源、石门、鼎城四个县区周边十多个乡镇的交通枢纽城镇,石长铁路、207国道及临岗一级公路南北穿镇而过,省级防汛公路 “刘家桥—漆河”公路横贯东西,与207国道交汇于集镇中心。镇政府距石长铁路盘塘站仅5公里,距常德桃花源机场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沿革1949年前属龙门、渐安两乡。1949年8月属渐安乡,归第三区(石板滩)管辖。1950年2~9月仍之。1954年11月,建舒公殿、五里溪、南嘉山等6乡,属第五区(石板滩)管辖。1953年7月属石板滩区管辖。1956年6月建蔡家岗乡。1957年2月属石板滩片管辖。1958年属红旗公社管辖。1961年3月建蔡家岗公社。1961年8月属石板滩区管辖。1984年更名为蔡家岗乡。1992年建蔡家岗镇。
行政区划现辖延寿庵、高桥两个居委会及芭蕉堰、大银岗、陆家殿、蔡家岗、刘家嘴、保家山、五里溪、泉

塘、高冲、岩巴、南山、小溪、舒公殿、牛车14个村。
自然地理该镇属丘陵区。南嘉山、北嘉山、杉木岗、大银岗分布四周,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渐水及其支流五里溪、小溪迂回其间。地下藏有陶土、石灰岩及温泉。面积55.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6824亩,旱地1672亩。如今,北山到处果木榛榛,鲜花盛开,原来一毛不生的山岭上现已松杉成林,春风吹过,传来阵阵涛声。北山的北麓之下,是绿波荡漾的水面达2000多亩的湖南中型水库——五里溪水库,南麓是一大片嫩绿欲滴的橘园、茶园。镇东南角,有一座群峰耸立、层峦叠翠、蜿蜒数十里、海拔560多米的山脉——太阳山,现已开发成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明末内阁首辅杨嗣昌游太阳山之后,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秀墨:“梁山者(太阳山又名),吾郡北镇山也。去郡三十里望之,峨然而高,郁然而深,翩然远去,而不知其所止。佳哉乎兹山!”宋代骚人周必大游太阳山时也留下了“秦人溪畔汉人山,万木参天六月寒”的佳句。
2009年4月15日,在鼎城区蔡家岗镇舒公殿村高堰组出土的“牛骨头”,被市文物局专家初步鉴定为猛犸化石,填补了“远古时代沅水中下游没有猛犸”的考古空白。
经济概况蔡家岗镇经济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主产粮食、油茶、木材。工业有建筑、建材、冶金、化工、食品、包装等门类。产品有红砖、水泥、精石灰、钢材、塑料扣板、超细硅酸锆、不干胶带、塑编袋等。现拥有企业296家,其中镇属骨干企业14家,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8家,企业固定资产2.1亿元。生产的 “太阳山牌”和 “湘北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获省优、部优称号,产品畅销省内外。蔡家岗,199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亿元大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工业产值过亿元金奖,到2001年底,全镇优质水果面积发展到1.5万多亩。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优质水果之乡”,挤入全市 “五十强”经济重镇前列。包括湖南宝山油脂有限公司、湘北水泥厂、湘北塑料厂、常德明兴纸面石膏板厂、轧钢厂和数家石灰厂、砖厂等。
乡镇荣誉该镇曾以“南方大寨”闻名全国。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期间曾在这里办点。有中央领导及外宾来此视察、参观。1993年获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工业产值过亿元”金奖。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现场会在此召开。同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科技乡镇”称号。
中共“九大”、“十大”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大”中央委员刘春樵和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秦华美出生在该镇。
蔡家岗镇曾经被毛泽东批示——“光辉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
教育集镇现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
鼎城区第八中学、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均设于此。
P.S:1989年7月,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和常德引进高教培训中心并入常德高等专科学校。现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蔡家岗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5566
男
7989
女
7577
家庭户户数
480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395
家庭户男
7844
家庭户女
7551
0-14岁(总)
3361
0-14岁男
1690
0-14岁女
1671
15-64岁(总)
10819
15-64岁男
5639
15-64岁女
5180
65岁及以上(总)
1386
65岁及以上男
660
65岁及以上女
72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301
[2].
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
基本概况蔡家岗镇位于北碚的南面,东、南临嘉陵江与重庆北部新区隔江相望,西靠中梁山脉与龙凤桥镇、童家溪镇、沙坪坝区回龙坝接壤,北接施家梁镇。距北碚城区12公里,距渝中区仅15公里。镇政府所在地为蔡家正街19号。全镇幅员45.7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个合作社。总人口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9万人,区属以上社会单位31个。 有医院1座,拥有病床铺150张,私人诊所6家,集贸市场2个。
经济发展蔡家岗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依托嘉陵江畔,林木丰茂与浅丘起伏的自然条件,西高东低,为灯塔向斜丘带,地势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在150——350米之间,地质结构稳定,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适合城市建设。蔡家岗镇于1998年规划为市级小城镇试点镇,重庆市第11个城市发展外围组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定,2004年—2020年,蔡家组团以发展中高档住宅区、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和以仪器仪表制造为主的拓展区,举办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博览会、体育赛事等的备选用地之一。力争15年时间,使蔡家组团与沙坪坝区、北部新区连成一片,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北碚区新型的政策、经济、文化副中心。2005年1—8月完成镇级财政收入379.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85.81%,在城郊片区位居第二,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8242.7万元,增加值17157.6万元,入库税金1830万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70.6%、69.8%、78.28%;固定资产投入824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85%,招商引资551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8.87%。
蔡家岗镇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日产1万吨的处来水厂(根据需要可适时扩容),22万伏、11万伏的变电站两座和中压天然气调压站,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条件。渝合高速公路、拟建的绕城高速路和主城区的中环线、轻轨线与已纳入北碚区规划建设的沿嘉陵江滨江大堤相交织所构成的“金三角”快速通道无与伦比。212国道,在建的遂渝铁路纵贯南北,并有嘉陵江黄金水道之便。在重庆未来都市经济发达圈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后,蔡家岗镇将成为重庆市都市经济发达圈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1949年设巴县四区蔡家乡,1951年划归北碚区,1958年为蔡家公社,1984年更名蔡家岗乡,1986年灯塔乡并入建镇。1997年,面积44.6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蔡家、灯塔、双碑、农林、群力、双横、陵江、三溪、石龙、石井、莲花、花门、天印、太平、云台、新合16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1]